轉載自環境資訊中心;環境資訊中心記者 黃思敏報導
嘉義布袋新塭滯洪池上的浮台型光電板,日前被拍下鳥糞密佈、大量鷺鷥科鳥類停棲的景象。這組很有「糞量」的照片在網路上瘋傳,還有網友形容是「大自然的反撲」。
不過,滯洪池上雖引來鷺科等鳥種停棲,卻也使原先開放的水域空間零碎化,對喜好深廣水域的鳥種及潛鴨族群,恐怕是負面影響。根據今(2021)年1月的最新調查,在光電板完工後,當地記錄到鳳頭潛鴨的數量為500至600隻,與去年同期相比減少近四成。
由高雄鳥會經營的「布袋五鹽田」粉絲專頁,19日貼出一組照片引發網路熱議。從照片上來看,光電板似乎引來鷺科等鳥種的停棲,隨之而來的大量鳥糞,引發網友議論。然而光電到底對布袋鹽田生態造成哪些影響,仍有待長期監測。
鹽田光電照有「糞量」引發關注 生態影響仍待評估
嘉義布袋大片閒置的鹽田濕地,成為全台最大水鳥度冬區,同時也是政府選為「太陽光電2年推動計畫」的開發示範區,曾引發生態保育人士反對。經過長達一年多的溝通,最終協商出雙方都能接受的方案,成為光電開發與濕地保育兼顧的少數案例。
鹽田區的光電場,目前由韋能與天泰兩家業者經營。日前被拍攝到鳥糞密佈的光電板,則是位於鹽田光電區周邊的新塭滯洪池。
新塭分為南、北側滯洪池,由永鑫公司設置62公頃水域型光電區,實際鋪設光電板的面積則低於水域總面積50%,約30.4公頃。
中華鳥會專案經理洪貫捷指出,新塭滯洪池是鳳頭潛鴨的重要棲地,然而當地的潛鴨族群數量,在每年的不同月份會有顯著差異,通常在2至3月份達到高峰。根據去(2020)年新年數鳥嘉年華(NYBC)數據,1月記錄到的全國鳳頭潛鴨族群為3346隻,新塭一帶就有815隻,佔全國約1/4;到了3月,新塭的鳳頭潛鴨數量增加到1653隻。此時光電板還未全數完工。
洪貫捷受訪時表示,鳳頭潛鴨族群數量變化的原因仍未確定,有可能是3月時嘉義以南的族群北返所致。
光電板使水域空間零碎化 鳳頭潛鴨數量銳減
雖然潛鴨並非保育類,卻是深水區域的指標物種。農委會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自2016年起,每月定期於南布袋全區鹽田進行鳥類調查和水位紀錄,調查面積達1067公頃。
特生中心助理研究員黃書彥表示,自2016年調查以來,新塭滯洪池一帶的鳳頭潛鴨數量從800多隻穩定增加。
然而他觀察到,光電板鋪設一半停工的2019年12月至2020年3月,數量達1500至1600隻;光電板鋪設完工後,根據2021年1月最新的調查,數量減為500至600隻。
黃書彥說明,潛鴨棲息於水位較深且開闊的水域環境,過去潛鴨族群較密集的南側滯洪池,如今覆蓋較大面積的光電板,水域面積大幅減少且零碎化,而潛鴨今年並未如預期全部轉移至保留較多開放水域的北側滯洪池,可能遷移至其它地方。
「光電板才蓋好一年」 學者:長期影響仍需持續監測
至於布袋鹽田整體鳥況的變化,黃書彥說明,除了因興建光電板造成的棲地減損外,也受每年鹽田的水位變化及遷徙線水鳥整體族群的狀況影響。
在總面積約100公頃的地面型及水域型光電廠完工後,整體水鳥數量並沒有明顯減少,但棲地受影響較大的鳥種,族群數量可能已開始下降。
「光電板才蓋好一年,長期影響仍需持續進行監測。」黃書彥表示,布袋鹽田為台灣目前水鳥數量最多的地點,應更加積極維護布袋鹽田的生態環境。
目前除了特生中心在南布袋鹽田全區進行每月生態調查外,光電業者亦委託中華鳥會、東海大學生命科學系教授林惠真等單位,於案場內進行鳥類、水質及底棲生物調查,並定期揭露調查結果。
此外,高雄鳥會的計畫助理林坤慧受訪表示,高雄鳥會向國產署認養十區鹽場,每週針對環境與鳥類狀況巡護二至三次,範圍除了十區鹽場之外,也包含布袋全區鹽田。
業者樂見鳥類造訪 每月派員刷洗太陽能板
大量鳥糞是否影響太陽能板發電效率,業者認為,若久不處理,光電板上的鳥糞異物恐引發熱斑效應,導致發電效率變差,嚴重的話更會讓整片組件發熱燃燒、引起火災。
然而據中國時報報導,永鑫能源表示樂見鳥類造訪,在候鳥季時,每月使用清水刷洗太陽能板,最近一週前才派員清洗,截至目前發電效率一切正常。
總統蔡英文21日在接見光電業者時表示,政府注意到光電的生態、社會溝通挑戰,並導入「環社檢核」機制。行政院副院長沈榮津日前(6日)也調整我國2025年光電目標,把進度超前的屋頂光電從6GW調升成8GW,地面型則從14GW調降成12GW,減少生態爭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