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吳昱賢/報導
你曾想過有多少種動物誤食塑膠嗎?一份紐西蘭梅西大學(Massey University)的最新研究指出,全世界有近1,600種動物體內被發現有塑膠。這份研究梳理了過往紀錄和研究,發現塑膠出現在人們意想不到的動物體內,除了人們熟知的海洋生物外,連蚯蚓、大象等動物體內也曾發現有塑膠。研究呼籲,應該盡快進行人為干預,減少塑膠暴露在環境的機會。
綜合外媒報導,這篇研究發表在最新的《科學》(Science)期刊上,由梅西大學鯨目動物生態學研究小組(Cetacean Ecology Research Group)副研究員Gabriel Machovsky-Capuska與專案主任Robson Santos、巴西動物學家Ryan Andrades共同撰寫,他們梳理了全球所有關於動物攝入塑膠的文獻,結果發現竟有1,577種動物體內都曾發現塑膠,生物分類學上橫跨8個門,其中更有超過半數已知的脊椎動物。
這樣的數字相當驚人,Machovsky-Capuska表示:「我們回顧了關於這個主題的所有文獻,我們發現從蚯蚓到非洲象,各類動物體內都曾發現塑膠,不過陸生動物和淡水魚類的研究相當不足。」
Machovsky-Capuska指出:「多年來,人們對於塑膠攝入的主要解釋,大概都是動物誤以為塑膠是牠們的獵物。然而我們發現還有很多因素要考慮,包含環境中塑膠的分解性、動物的營養狀況及牠們的覓食策略,這些特徵或特性對於理解每個物種攝入塑膠的風險有很大的影響。」他舉例,即便像是埃莉氏隼 (Eleonora’s falcon)這種追蹤快速移動獵物的物種,也曾被發現誤食塑膠。
為什麼會有如此多的動物誤食塑膠呢?研究團隊認為這是一種「進化陷阱」(evolutionary trap),進化陷阱是指當環境快速變化時,生物做出適應不良決策的現象。他們在研究中舉例,海洋中的透明塑膠袋與水母外觀相當相似,導致以水母為食的海龜無法區別食物和塑膠的分別。Machovsky-Capuska補充,有幾個因素導致這樣的狀況越來越嚴重,他說:「一是獵物和塑膠之間的相似性,二是環境中的塑膠越來越多,三則是這些動物的覓食策略。當動物的天然食物減少,處於飢餓狀態時,牠們會容易做出錯誤的選擇。」
研究最後建議,應該盡快改變,進行「人為干預」(human intervention)。Machovsky-Capuska認為,最有效的「人為干預」是提高對塑膠製品的管理,減少塑膠暴露在環境的機會,他說:「一般生物學提到人為干預時,我們會考慮讓動物適應變化的環境,但要讓動物辨別塑膠幾乎是不可能的。」他補充:「塑膠污染已經造成,我們不能讓時間重來,但我們可以採取措施,儘量減少這種無處不在的『塑膠陷阱』。」
2019年7月1日紐西蘭開始禁止使用一次性塑膠袋,違反禁令的公司將面臨10萬紐幣(約7萬美金)的巨額罰款。時任紐西蘭環境部長Eugenie Sage當時表示,紐西蘭已經預計於2025年前面禁用一次性塑膠。Machovsky-Capuska說:「這就是我們希望看到的人為干預,因為這肯定會減少野生動物攝入塑膠的機會。雖然還有很多事情要做,但這是朝正確方向邁出重要的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