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載自環境資訊中心;環境資訊中心記者 李蘇竣/報導
農委會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野生動物急救站日前公布最新統計報告,指出今(2021)年截至6月,急救站共處理了347件野生動物救治案件,在眾多傷病動物之中,領角鴞就占了38起,為急救站最常見的物種,其次為石虎、穿山甲,三種保育類動物大多是因為受到車禍、或是犬隻攻擊等創傷被送來急救站。
近期全台三級防疫警戒,民眾減少外出,但野生動物的救傷案件卻沒有隨之減少,急救站獸醫師詹芳澤表示,整體數目和往年都差不多,其中車禍案件依舊是野生動物創傷最大的肇因。根據臉書專頁「石虎保育大使 阿虎加油」統計,上半年已有15起石虎路殺事件。
半年收347隻救傷案件 石虎有26隻、穿山甲有25隻
急救站日前公布了今年度上半年(1月1日至6月30日)的野生動物救傷統計資料,半年內共收治了347隻野生動物,發現地點大多是中部地區,以救傷物種來看,數量最多的是領角鴞,共有38隻;其次為石虎26隻、穿山甲25隻,前三名都是保育類野生動物。此外還有各種鳥類、小型哺乳類動物。
急救站表示,收治的動物中,最多是受到創傷(共180隻,約佔52%),其次為落單幼年動物共57隻(約佔16%),以及過於虛弱、消瘦的動物44隻(約佔13%)。
這180件創傷案例中,大部分動物是遭遇「車禍」,急救站研究員暨獸醫師詹芳澤舉例指出,急救站最常收到的石虎救傷案件就是車輛撞擊、輾壓,而這類傷害通常也較為嚴重,不少石虎都在送抵急救站前死亡。除了車禍事故,領角鴞等鳥類也很常發生撞擊窗戶、鳥網纏繞等意外;而穿山甲則是最常碰到遊蕩犬隻的撕咬攻擊。
臉書專頁「石虎保育大使 阿虎加油」進一步指出,上半年全台共有15起石虎路殺案,分析路殺個體的所在縣市,以苗栗的路殺狀況最為嚴重,時間上則是沒有明顯熱點,1月至6月都有。詹芳澤說,近年政府加強石虎保育研究,因此就算是已明顯死亡的石虎個體,也會送來特生中心進一步解剖、釐清死因,在統計數字上才會略為提高。
疫情下野生動物也不得喘息 路殺、拾獲幼鳥案件不斷
COVID-19疫情延燒,全台在5月進入三級警戒,中央政府呼籲民眾減少外出,但總體而言野生動物救傷的案件並沒有減少太多。「阿虎加油」表示,石虎生活在淺山地區,與人類活動重疊,即便三級警戒,路殺數目也不見減少,6月還出現幼獸遭路殺的案例。
除了創傷案件,詹芳澤另外指出,急救站最常收到的就是落巢的幼鳥或是落單的幼年動物,近期是野生動物繁殖的季節,不少民眾看到小動物落單就會發揮熱心,將動物送來急救站,這份大愛似乎也不受疫情影響。
急救站提醒,落巢、落單的小動物未必需要人類介入幫助,民眾在對野生動物伸出援手前,應先在旁觀察一段時間,大部分的落單幼齡動物,可能只是親獸一時不在附近,不需將牠帶離現場;但如果動物有明顯受傷跡象,或者超過30分鐘未見到親鳥、超過4小時母獸未出現,可立即請求相關單位協助。急救站強調,如果是傷病動物請盡快聯絡救傷單位,避免餵食、留置。
野生動物醫療死亡率偏高? 獸醫師:顧及動物生活品質 會評估安樂死
遺憾的是,上半年347件救傷動物案例之中,經醫療後成功野放的僅有93件(約佔整體26%),共有95件死亡(約27%)、32件安樂死(約9%)、32件到站處理前死亡(約9%),其餘95件是目前仍在醫療中(約27%)。
詹芳澤對此表示,不少動物傷勢嚴重,搶救後仍不治,再加上安樂死的數字,單看死亡率確實比較高,但野生動物醫療不光是追求存活數字,他強調,重點是動物的生命品質、生活品質,若治療後反而造成動物緊迫、活得痛苦,獸醫師可能就會評估安樂死。
野生動物醫療不像人類看病、領完藥就可以回家,詹芳澤指出,目前仍有95隻動物在急救站醫療中,因為野生動物的治療後需要長時間的療養,也要協助其進行復健,獸醫師會在過程中密切觀察、仔細評估動物是否具備野外生存能力,待病痛痊癒了,還要確保動物經過完整訓練才能野放,不是短短幾天就能完成的。
特生中心野生動物急救站
野生動物急救站位在南投集集鎮,是全台第一個專責野生動物救援、醫療及研究的政府機關。在林務局規劃的野生動物的救援體系中,由縣市政府的動保單位負責第一線處理,若遇到嚴重傷病或是其他狀況特殊的案件才會後送急救站。此外,也有不少熱心民眾會親自帶著傷病野生動物來急救站求助,不論是公家後送、民眾親送,急救站自1993年成立以來,已醫療處理超過1萬隻野生動物,累積出無數珍貴的救傷經驗與保育研究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