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李娉婷/報導
連月以來,中國雲南一群野象的「出走」備受全球關注,如今象群已經在中國地方當局的引導下,踏上返家之路,至於象群為何會離開棲地?大多數專家相信,牠們是為了尋找食物而北遷。為了滿足野象的生存需求、避免動物為覓食而進入人類居住區,近日在雲南省西雙版納州的景洪市,「大象食堂」開張了!
本(9)月初,西雙版納州景洪市一個佔地1000畝(約67萬平方公尺)的亞洲象食物源基地開張了!這個被暱稱為「大象食堂」的項目於去(2020)年12月啟動建設,斥資100萬人民幣(約15.5萬美元)打造,共種有7.3萬叢粽葉蘆和3.8萬株芭蕉等大象喜愛的食物,此外,景洪市當局在大象食堂附近還建了5個硝塘(含有鹽分的泥坑),投放了2噸食鹽,以滿足亞洲象對礦物質的需求。
該基地是按照當地野象的活動軌跡去劃設,景洪市林草局黨組成員、自然保護區管護局副局長查偉說:「我們選擇了亞洲象常經過的國有林地。」
隨著中國當局加大保護野生動物的力度,雲南省的野生亞洲象數量大幅增加,在過去30年裡幾乎翻了一倍,從1980年的約170隻,增加到現有的約300隻,主要分布於西雙版納州、普洱市、臨滄市三個行政區。其中,西雙版納州景洪市境內的大象從約80隻增加到目前的約185隻,大象的分布與活動範圍擴大,一些區域的大象和民眾生活空間重疊,人象衝突也因此產生。
查偉指出,隨著亞洲象頻繁進入人類墾殖的經濟林地、農田,甚至來到村莊和農舍,動物採食野生植物的習性逐漸發生改變,也越來越依賴高能量的經濟作物,而食物源基地可以很大程度地減少亞洲象進村覓食的行為,以及對農作物造成的破壞,「如果大象在食源地吃飽喝足了,就會減少去老百姓家覓食及偷食作物。」一隻成象每天所需的食物約為200公斤,查偉表示,如果大象食堂的成效好,當局未來將繼續建設。
事實上,這不是中國第一間大象食堂,2018年時,普洱市建立了第一個亞洲象食物源基地,如今三年過去,當地大象食堂的面積已經從一開始的700畝,擴大到了目前的1200畝。當地亞洲象監測員楊忠平說,以前野象常常進村找食物,他需要頻繁向村民預警,在大象食堂建立後,野象就很少進村遊蕩了,「以前沒有基地的時候,食物不夠,牠們會到老百姓家去。食物源基地慢慢擴展到現在,人象衝突幾乎沒有發生過,說明食物源基地對(緩解)人象衝突是相當好的。」
除此之外,普洱市的農民也會在食物源基地給大象「打工」,達到了大象有食物、居民有收入的雙贏局面。普洱市思茅區六順鄉南邦河村一位村民告訴《央廣網》,以前有些村民為了躲避大象會放棄農田,如今把地租給政府作食物源基地,可以收取租金,還可以到食物源基地工作,一天薪水110元人民幣,「一年下來一個人有2萬多元。跟原來相比還可以,人身也更安全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