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UCN更新瀕危物種紅色名錄 老虎依然瀕危 但數量增40%!

記者 李娉婷/報導

7月21日,國際自然保護聯盟(IUCN)更新瀕危物種紅色名錄,帝王斑蝶進入名單,被列為瀕危物種、長江白鱘正式宣告滅絕成為公眾關注的焦點,不過除此之外,此次的更新其實還是有些好消息──IUCN表示,改善後的監測結果顯示全球有近6,000隻老虎,比上一次評估增加了40%!

最新的評估顯示,野生老虎的數量穩定或有所增加(示意圖)。   圖片來源:Pixabay(CC0)

根據IUCN的說法,儘管老虎仍然是瀕危物種,但牠們野外族群的數量比人們過往認為的還要多,大約有3,726到5,578隻,數字比2015年的上次評估增加了40%,儘管這樣的大幅提升是因為監測方式改善,但老虎族群的數量仍被認為保持穩定或有所增加,IUCN表示,棲地保護計畫表明只要保育工作繼續進行,就就有可能達成復育目標。

國際野生生物保護學會(WCS)大型貓科動物專案執行董事杭特(Luke Hunter):「在這40%的增長裡,有很大的一部分是因為我們更擅長計算牠們,尤其是許多政府竭盡全力進行了大規模調查。」除了更好的計算方式外,杭特還將老虎數量的增加歸因於牠們所在地的政府加強了保育工作。

杭特表示,雖然老虎只是眾多瀕危物種中的一種,但保護牠們的工作可以讓該地區和當地民眾都受益,他說:「當你成功拯救老虎或保育老虎時,你就是在保育非常大一片擁有豐富生物多樣性的荒野景觀,同時也為生活在這些景觀中和周圍的人類社區帶來了很多好處。」

野生老虎面臨的主要威脅包括對老虎本身的盜獵、對老虎獵物的盜獵和狩獵,以及因為農業和人類定居造成的棲地破壞,IUCN指出:「擴大和連接保護區、確保這些地區得到有效管理,並和生活在老虎棲地及其周圍的當地社區合作,是保護該物種的關鍵。」世界自然基金會(WWF)也表示,老虎在印度、尼泊爾、不丹、俄羅斯和中國等主要棲地經歷了一個世紀的衰退後,如今數量已經開始增加。

具有遷徙性的帝王斑蝶在這次更新中被列為瀕危物種。   取自IUCN(Photo: Joe Schelling)

IUCN瀕危物種紅色名錄定期評估植物、動物、菌類的滅絕風險,被視為全球對物種保育狀態最全面的資訊來源,此次更新除了老虎數量的上升外,還有些令人唏噓的消息──由於氣候變遷和棲地破壞,具有遷徙性的帝王斑蝶加入名單,被列為瀕危物種;受到水壩和盜獵的影響,所有倖存的鱘科物種如今都面臨滅絕的危險。

IUCN總幹事奧伯勒(Bruno Oberle)表示:「今天紅色名錄的更新,凸顯了自然奇觀的脆弱性,例如帝王斑蝶遷徙數千公里的獨特景象。為了保護豐富多樣的大自然,我們需要有效、公平治理、受保護和保育的地區,同時採取果斷的行動來應對氣候變遷和復育生態系。」

IUCN瀕危物種紅色名錄將物種生存現狀分為八個類別,分別為絕滅(EX)、野外絕滅(EW)、極危(CR)、瀕危(EN)、易危(VU)、依賴保育(CD)、近危(NT)和無危(LC),最新版本共評估了147,517個物種,其中9,065個處於極危狀態,16,094個處於瀕危狀態,16,300個為易危物種。自瀕危物種紅色名錄1964年設立以來,名單中已經有902個物種現已滅絕、82個在野外滅絕。

其他報導

留言

LEAVE A REPLY

Please enter your comment!
Please enter your name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