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吳昱賢/報導
今年5月,一隻2歲大的台灣黑熊在花蓮卓溪鄉一處茶園中,因誤觸套索(俗稱山豬吊)而受傷,當地部落族人發現後立刻通報林務局花蓮林管處,經過野灣野生動物保育協會照養1個多月,這隻黑熊恢復狀況良好、也相當有精神。6月12日,花蓮林管處、野灣野生動物保育協會將牠帶到山區野放,並由在地清水部落命名為力鹿克(Lizuk Dumaz)。不過,力鹿克的故事只是冰山一角,山林中還有許多為套索所害,卻没被人發現的黑熊,專家也呼籲政府應該盡快在黑熊分佈熱區禁用套索。
花蓮林管處指出,今年2歲的雄性黑熊,在陷入套索後遭截除左前肢第四、五指避免感染,但在人們悉心的照料下,牠已經能靈活攀爬、移動,體重也從58公斤增加到67公斤。經過評估後,林管處決定將其野放,他們多次前往野放潛在地點勘查評估,也在周邊的卓溪村、卓清村與古風村辦理說明會,多數部落居民雖贊成黑熊野放回山林,卻也擔心部落安危。6月12日,林管處與野灣帶著運輸籠前往山區,當運輸籠閘門打開後,力鹿克好奇探頭觀察,森林護管員以動物驅離槍及氣鳴喇叭等「負向吸引」方式,讓力鹿克直直地朝森林跑去。
林管處解釋,力鹿克的名字由在地清水部落命名,在布農族語中,Dumaz為「黑熊」,Lizuk則代表「力量」,祝福牠能像拉弓般蓄勢待發。而為了確保部落居民安全、讓周圍居民放心,林管處在力鹿克的身上裝置了衛星定位器,並在部落周邊設置電子圍籬。一旦力鹿克靠近電子圍籬設定的範圍,林管處將立即進行驅離,避免人熊衝突。此外,力鹿克的耳朵上也掛有耳標,以利野放後的個體辨識。
然而,不只力鹿克,還有許多台灣黑熊深受套索之害。長年推廣黑熊保育觀念,被外界稱為「黑熊媽媽」的屏東科技大學野生動物保育研究所教授黃美秀指出,從2019年至今,已接獲至少10起台灣黑熊誤中套索的通報案例,這還不包括不得而知的黑數,因為受傷的黑熊可能經自殘後脫逃,或破壞陷阱後帶著套索脫跑。光是今年,就已經連續三個月傳出黑熊受困於套索的死傷案件,第一起發生在今年4月,台東錦屏部落族人發現一隻黑熊因套索受困,這隻黑熊最終右前肢截掌保住一命;5月是力鹿克在茶園中受困於套索;6月則是一隻成年公熊在台中和平被發現,被發現時已經脫水死亡。
延伸閱讀:黑熊繫放才2個月 受困山豬吊脫水死亡 連3個月傳不幸案件 「黑熊媽媽」無限感慨
黃美秀指出,政府應該在黑熊分布熱區和保護區禁用吊索,並端出具體的配套措施,她解釋,這些吊索常常是為了保護農作物,避免山豬、獼猴等野生動物的危害,卻誤傷黑熊。因此她建議:「應該在尊重住民的原則下,加強獵具管理及成立農損的專責單位。同時也應該避免一味禁止,因為這反而會助長非法獵具和狩獵行為的地下化。」
花蓮林管處則提醒民眾,有熊出沒的區域,應將垃圾廚餘收好,注意住家周邊的家禽、犬隻,避免吸引黑熊靠近。林管處也提供熊鈴、防熊噴霧等工具,如果遇到野生動物危害農作時,切勿私設陷阱,應立即通報政府協助防治,並多利用申辦補助電圍網或改良式獵具防治獸害,減少對瀕危物種的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