鯨魚現蹤香港引圍觀 悲劇收場 保育團體、議員批政府“慢半拍”

記者 吳昱賢/綜合報導

鯨魚現蹤香港水域,對許多人來說是驚喜,但最終以悲劇收場。圖片來源/香港01

一隻布氏鯨在香港逗留超過兩週,出現民眾租船圍觀的亂象,政府雖強調會加強巡邏,但仍以勸導為主,保育團體提出的「禁船區」建議也被港府拒絕。原本鯨魚身上出現一道傷口,但由於恢復狀況良好,本來大家都以為鯨魚能夠順利重返大海,想不到7月31日鯨魚被發現已翻白肚死亡,全身多處大面積傷口,疑似遭船隻撞擊,讓市民悲痛萬分。保育團體與立法會議員則感嘆政府動作太慢,或許本來可以阻止悲劇發生。


延伸閱讀:香港民眾賞鯨亂象 保育團體籲藉機立法 台灣力推標章 鼓勵業者“友善賞鯨”

鯨魚現蹤香港水域 兩週未離開 民眾近距離搶圍觀 螺旋槳弄傷鯨魚

7月13日,一隻布氏鯨(Balaenoptera brydei)出現在香港西貢水域,在此地逗留許久,吸引眾多遊客慕名前來觀鯨,不過許多民眾與鯨魚的距離過近,打開小紅書、Instagram等社群媒體,能看見不少艘船「包圍」鯨魚,距離甚至看起來只有十多公尺,民眾只要伸手就能碰到鯨魚。

當時,香港海洋公園、香港海豚保育學會、世界自然基金會都提出警告,呼籲民眾遠離鯨魚,避免對造成鯨魚巨大壓力、或使其傷口惡化。香港海豚保育學會鄭家泰還向政府提出具體方案,包含將鯨魚現蹤區設為暫時保護區、限制船隻速度等。

西貢鯨魚死亡時間線。製表/吳昱賢

漁護署直到7月26日晚間才做出回應,表示將加強巡邏,勸導民眾遠離鯨魚。至於是否要救援鯨魚?漁護署當時表示,他們與海洋公園保育基金會及其他保育團體討論後,認為鯨魚背部傷痕不一定是近期受傷,由於鯨魚情況穩定,有能力進食及游動,傷口也在癒合,沒有生病、擱淺等狀況,目前不打算進行任何介入,同時也否決香港海豚保育學會提出的「暫時保護區」建議,因為範圍大,會影響其他海上使用人士,不予考慮。

影片:

當時香港立法會議員江玉歡建議,政府應該加強巡邏相關水域,以及教導港人近距離觀鯨帶來的危害,她批評部份香港人不自律、爭相出海觀鯨,她痛批:「這樣做是不對的,請給鯨魚該有的空間。難道要等牠哪天浮上水面,死了才甘願嗎?」想不到她的話一語成讖,7月31日有船家發現鯨魚「翻白肚」浮在水面,身上有大面積傷口,還能看見腸子漂浮在海面。


同日晚間,海洋公園保育基金會將鯨屍送上岸,並開始採集內臟、血液樣本進行化驗。海洋公園保育基金會科學主任陳梓南指出,鯨魚背部除了有之前發現的兩個舊傷外,還出現幾個明顯新傷口,不過傷口是否為造成鯨魚死亡的原因,仍有待進一步解剖確認。由於天氣炎熱,人員會盡快解剖,以免鯨屍狀況進一步惡化。

鯨魚已經被打撈上岸。圖片來源/香港漁護署

針對鯨魚死亡原因,鄭家泰認為,如果鯨魚是慢慢死亡,屍體會腐爛,但7月31日發現的鯨魚屍體「很新鮮」,還有多個大面積傷口,估計是突然受到硬物撞擊,使其身體爆裂。海洋公園動物及保育部總館長黃永康雖強調以解剖報告為主,但也坦言「船隻撞擊可能性大」。

鯨魚之死讓人憤怒又遺憾,鄭家泰批評政府態度過於被動,他曾建議漁護署在鯨魚出沒的範圍設立禁船區,但很快被告知「做不到」,他無奈地說:「深圳政府在2021年就曾經遇過類似情形,當時他們為一條擱淺的布氏鯨設立禁船區。為何香港會做不到呢?」雖然政府也有出面呼籲民眾不要靠近鯨魚,但從鯨魚13日出現,到漁護署26日呼籲已經過了兩週,他無奈地說:「很多鯨魚不適應淺水海域,進入香港水域代表著生命就開始倒數。若當局反應快點,阻止市民圍觀,或許鯨魚有可能存活。」

對此,陳梓南表示,海洋公園和海洋公園保育基金會自鯨魚一出現在市民眼前,就緊密地與漁護署合作,監測鯨魚行蹤與健康狀態,還不時與漁護署商討可行方案,鯨魚最終死亡確實可惜,但他認為鯨魚的死「也是個好機會,讓大家認真想想如何跟大自然不同物種相處。」

不小心預言鯨魚死亡的立法會議員江玉歡當日表示:「這是一次悲痛的教訓,反映市民的不自律,政府應擔任『守門人(Gatekeeper)』角色,及早介入事件、制定危及方案,避免悲劇再次上演。」

江玉歡在隔日還撰文指出香港的法律漏洞,她說:「香港漁護署表示,他們會用《野生動物保護條例》第四條『不得騷擾任何受保護野生動物』來管理賞鯨行為,但若仔細觀看第四條的標題,竟然是『禁止狩獵受保護野生動物』,明顯是規範跟狩獵有關的行爲。」她指出,因舉證相當有困難,如何證明當事人「故意」干擾受保護野生動物?市民又應如何理解觀鯨、觀豚活動有否違反法條呢?事實上,香港漁護署也從未以《野生動物保護條例》第四條來拘捕賞鯨、賞豚民眾,顯現目前觀鯨是香港法律的「灰色地帶」。

江玉歡建議,漁護署應該先管制觀鯨活動,讓觀鯨的船家接受培訓,獲得許可證方可載客出海觀鯨,其他無牌的私人船隻不得進行觀鯨、觀豚活動。至於觀鯨活動的限制,她建議政府成立專家小組,討論後共同訂立守則,包括控制距離、船速、地點等。她強調:「這起事件是一個很深刻的教訓。不禁止近距離觀鯨實在說不過去。希望漁護署好好關注,立刻研究修例的必要,救救海洋生物。」

其他報導

留言

LEAVE A REPLY

Please enter your comment!
Please enter your name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