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李娉婷/綜合報導
很多時候,顏值是人們關心物種生存狀況的關鍵,越美麗、越可愛的動物,越容易激發大眾的惻隱之心;而長相不討喜的動物,往往受到忽視。為此,英國曾有生物學家發起選醜大賽,希望能引導人們關注外貌不太有吸引力的動物,最後由深海魚「水滴魚」奪冠,從此「世界最醜動物」的稱號就一直跟著牠。
不過你知道嗎,這個「最醜」其實是人類的錯,水滴魚的真實樣貌並非如此!
全身的肉下垂、看起來黏糊糊又不開心的水滴魚,自從2003年首次被拍到開始,難看的標籤就伴隨其左右,2013年甚至確立了最醜稱號,當時由生物學家、節目主持人瓦特(Simon Watt)發起的喜劇之夜兼倡議行動「醜陋動物保護協會」(Ugly Animal Preservation Society)舉辦選拔活動,列出數種長相不討喜的動物,像是有著大鼻子的「長鼻猴」、全身皺巴巴的「的的喀喀湖蛙」等,希望能吸引人們關注缺乏傳統美學特徵的動物,最後,在一票不這麼可愛的動物中,水滴魚以接近一萬票獲選為世界最醜動物。
不過,如果你知道水滴魚原來的長相,可能就不會覺得牠們醜了。水滴魚是深海魚類,主要生活在澳洲海岸附近約1,200公尺深的海洋深處,由於上方海洋的重量,水滴魚生活環境的水壓,是陸地上氣壓的100倍以上,如果沒有非常安全的潛水艇,人類無法承受來到這樣的海洋深處——水滴魚也是如此,牠們無法承受上岸的後果。
許多魚都帶有「鰾」,這是一個內充氣體的囊狀器官,能幫助魚游動並保持浮力,如果把有鰾的魚從棲息深處拉出大海,氣囊中的氣體體積會隨著水壓的減小而膨脹,迫使鰾變大,壓碎其他重要器官,導致魚死亡。水滴魚則不同,牠們沒有鰾,這種魚生命中的大部分時間都躺在海底,所以幾乎不需要浮力,這表示當水滴魚被帶入淺水區時,牠們不會像其他深海魚那樣死亡,但同樣會發生不好的轉變。
水滴魚的骨骼稀疏脆弱,牠們也沒有強壯的紅肌,而是用豐富的白肌來短暫游動、捕捉獵物;水滴魚的軟組織充滿了水和脂肪,既可以保護牠們不受周圍壓力的影響,又能夠讓牠們輕鬆地在沙子上移動;水滴魚沒有鱗片,覆蓋全身的鬆弛皮膚脆弱而柔韌,但卻是相當適合海底的一個容器。這些特徵,都是為深海而生。
也因此,水滴魚的世界不能沒有壓力,但有時,在海底生活的水滴魚會被捲入拖網,來到水面之上,而解除了「固定」牠們的深海高壓後,水滴魚凝膠狀的組織會塌陷損傷,就成了我們看到的軟爛模樣。在牠們被迫上岸前,看起來就像一隻普通的深海魚,藍灰色的身體上有些小尖刺,和人們印象中的粉色、扁陷黏糊形象相去甚遠。
雖然世界最醜的稱號幫助水滴魚獲得了大量關注,讓牠們被當作迷因廣傳、製成玩偶,甚至有水滴魚的歌曲和卡通角色,但我們也需要知道,水滴魚在大眾文化中出現的樣貌,其實不是牠們真實的模樣,也許,你還會和水滴魚扁陷狀態時給人的感覺一樣,感到有些哀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