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李娉婷/綜合報導
黑猩猩和倭黑猩猩是現存和人類親緣關係最近的兩種動物,過往人們一直認為,相較於暴力的黑猩猩,倭黑猩猩是和平主義者,但現在一項新研究發現,雄性倭黑猩猩實際上非常具有攻擊性,發動攻擊行為的頻率甚至高於好鬥的黑猩猩,顛覆了人們長期以來的印象。不過,也有其他科學家提醒,黑猩猩的攻擊行為造成的後果,還是比倭黑猩猩嚴重的多。
在本(4)月發表於《當代生物學》(Current Biology)期刊的一項新研究中,科學家發現,雄性倭黑猩猩實際上比人們想像的更有攻擊性,而不是過往以為的那樣溫和,這顛覆了長期以來認為倭黑猩猩是「和平主義者」的看法。
黑猩猩和倭黑猩猩是所有現存動物中,和人類親緣關係最近的兩種,三者的共同祖先生活在約700萬年前,隨後智人和其餘兩者分家;再過500萬年,黑猩猩和倭黑猩猩分家,牠們從那時起獨立演化,在靈長類世界中一直被認為是行為相反的兩種動物。
目前已有充分證據表明,雄性黑猩猩在其社群中佔據主導地位,會保衛領地、避免領地受到其他部落雄性的侵害,甚至對雌性和黑猩猩寶寶也會表現出攻擊性。另一方面,倭黑猩猩被認為是和平主義者,擁有一個由雌性主導的社會,也很少有雄性發起暴力行為。此外,在倭黑猩猩社會,分享食物的狀況很常見,當爭端發生時,這些動物通常也不會打架,而是用性來解決。
但和黑猩猩不同的是,倭黑猩猩在野外很難研究,因為牠們住在偏遠、難以到達的雨林中,正因如此,一群熟悉倭黑猩猩的科學家認為,該物種的生活和其他人認為的有所差距。
波士頓大學(Boston University)人類學家、該研究的主要作者穆吉諾(Maud Mouginot):「這是一個行為如此複雜的物種,只是把牠們當作嬉皮(hippie,反對戰爭、擁抱性革命的特點與倭黑猩猩行為相似)看待,對這項研究來說行不通,實在是太簡化了。」
在剛果民主共和國的科科羅波利倭黑猩猩保護區(Kokolopori Bonobo Reserve),研究人員對倭黑猩猩進行了2,047小時的觀察,他們對所見的一切感到驚訝──而且驚喜一開始就出現了。
在觀察的第一週,穆吉諾看到兩隻倭黑猩猩在樹上互相追趕,他說:「那時候是早上5點,倭黑猩猩剛起床,調查助理說:這是一種攻擊。我當時就想:等等,這裡的和平倭黑猩猩在哪?」
隨著時間過去,研究小組記錄了越來越多倭黑猩猩之間的攻擊行為,最後共統計到12隻雄性倭黑猩猩的521起攻擊事件,包括身體攻擊(拳打、腳踢、咬)和非接觸性攻擊(暴衝、追趕)。
為了進行比較,研究人員還研究了在坦尚尼亞貢貝溪國家公園(Gombe Stream National Park)觀察到的14隻雄性黑猩猩,在約7,300小時內,科學家統計出了654起同一類別的攻擊行為。這意味著雄性倭黑猩猩做出攻擊行為的可能性,是黑猩猩的2.8倍;而單純做出身體攻擊的可能性,是黑猩猩的3倍。
科學家提出了幾種不同的理論來解釋這種行為。有人認為,由於雄性倭黑猩猩不會結盟,因此對一隻雄性倭黑猩猩採取攻擊行為,不會觸發其他同類大舉響應,和黑猩猩社會中的狀況不同,這讓攻擊行為的後果可能不會那麼嚴重。
研究人員還發現,具攻擊性的雄性倭黑猩猩有更多後代,這表明這種行為讓牠們更受雌性青睞──雄性倭黑猩猩不會對雌性做出攻擊行為,對同性別則會。
不過,其他科學家表示,還應該進行進一步的研究。沒有參與這項研究的澳洲新英格蘭大學(University of New England)動物行為研究員卡普蘭(Gisela Kaplan)表示,倭黑猩猩和黑猩猩社會的差異——前者由雌性領導,後者由雄性領導——為靈長類動物的行為方式和原因創造了不同背景,例如談判交配權和階級制度。
以及,將兩個物種的「攻擊」行為混為一談可能不太公平,尤其是因為黑猩猩會開殺,而倭黑猩猩不會。她指出:「和倭黑猩猩等其他物種相比,黑猩猩和人類無意義的暴力行為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