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宣導「對穿山甲肉說不」有成效喀麥隆穿山甲食用量降低

記者 李娉婷/綜合報導

穿山甲是世界上非法貿易量最大的哺乳動物,除了鱗片的藥用價值外,牠們的肉也是人類覬覦的目標,一些富人會藉由食用穿山甲來彰顯財富地位,還有些地區,則是有著吃穿山甲的習俗,非洲國家喀麥隆就是其中之一。不過,為了保護日漸稀少的穿山甲,喀麥隆政府已於2017年全面禁止穿山甲貿易,近日有保育組織進行民意調查,發現在禁令和教育宣導下,該國的穿山甲食用量有所下降!

喀麥隆有食用穿山甲的傳統,僅管禁令已推出七年,但該國仍有不少民眾繼續食用穿山甲,需要持續的宣導與執法。   取自WildAid

在喀麥隆雅溫德(Yaoundé,喀麥隆首都)、杜阿拉(Douala)、貝爾圖阿(Bertoua)、埃博洛瓦(Ebolowa)、姆巴爾馬約(Mbalmayo)五個城鎮進行的一項新調查發現,過去兩年,喀麥隆城市的穿山甲肉消費量大幅下降,人們對法律的認識和支持迅速上升,現在,有超過三分之二的喀麥隆城市居民了解七年前通過的禁令,數字比2022年時增加了一倍以上!

喀麥隆人食用穿山甲的歷史悠久,儘管該國政府已於2017年立法禁止穿山甲貿易,但野味市場中,仍不時能見到非法販售的穿山甲肉。根據喀麥隆法律,任何人若被發現未經許可持有穿山甲或該動物的身體部位,即被視為捕捉或殺害該動物,並面臨300萬到1000萬非洲法郎(約4,900到16,400美元)罰款,及一到三年有期徒刑。

然而,人們對這項法律的認識率很低,在許多喀麥隆城市,穿山甲肉仍然被公開食用。為此,保育組織野生救援(WildAid)於2022年和喀麥隆林業和野生動物部合作,展開公眾教育倡議,來提高人們對法律和穿山甲困境的認識,宣導方式為由喀麥隆的知名音樂家、運動員以及傳統領袖協助拍攝廣告,鼓勵同胞「對穿山甲肉說不」。

兩年後,該組織對五個傳統上食用穿山甲量較高的城鎮進行了民意調查,訪問約500位民眾,受訪者的性別和年齡層平均分佈,結果發現,過去兩年人們對禁止捕捉殺害穿山甲法律的認識程度提升到了61.6%,遠高於2022年的28.9%;而同意應禁止獵殺穿山甲的受訪者比例,也從兩年前的56.4%上升到了67%。

此外,有近60%的受訪者表示他們看過「對穿山甲肉說不」的宣傳廣告,其中有29%的民眾表示,該宣傳說服了他們,讓他們停止食用穿山甲;另有5.4%的民眾表示,該宣傳說服了他們少吃穿山甲肉。在雅溫德、杜阿拉、埃博洛瓦、姆巴爾馬約四個城鎮中,自稱每個月吃一次或更頻繁吃穿山甲肉的民眾,也從2022年的14.1%下降到了2024年的10.3%。

儘管調查中貝爾圖阿的穿山甲食用比例略有上升,不過研究人員表示,在2022年進行調查時,該城鎮在COVID疫情後仍嚴格控制野味消費,這不僅抑制了野味消費本身,也讓人們在那時不願承認自己有在吃野味。

2024年的調查還發現,人們越來越意識到穿山甲面臨的威脅,並認識到穿山甲對喀麥隆生態和文化的價值。野生救援駐喀麥隆的非洲法語區代表比福(Jennifer Biffot)說:「當我們開始這項倡議時,人們似乎不太懂我們為什麼要這樣做,但幾個月後,我們看到大眾意識不斷增加,當地媒體也逐漸開始報導喀麥隆穿山甲的困境,這真的幫了大忙。」

不只民眾意識的提升令人鼓舞,還有跡象表明,喀麥隆政府正在加強執法。3月30日時,在林業和野生動物部長的指示下,喀麥隆野生動物執法部門突襲檢查了雅溫德的的恩科東戈市場(Nkolndongo),這是該國最大的非法野味市場之一,當時71名執法人員突然來到市場,尋找販售受保護物種的攤販,並救出了6隻還活著的樹穿山甲和一隻巨蜥。

目前全世界有八種穿山甲,中華穿山甲、印度穿山甲、馬來穿山甲、菲律賓穿山甲分布於亞洲;大穿山甲、南非穿山甲、樹穿山甲、長尾穿山甲分布於非洲,所有穿山甲都有滅絕風險,其中以中華穿山甲、馬來穿山甲、菲律賓穿山甲狀況最為危急,屬於極危物種。

無論是「藥用」或「食用」需求,除了打擊非法貿易外,透過宣傳減少民眾對穿山甲製品的需求,一直都是幫助穿山甲的有效方式之一,而從穿山甲製品仍不斷被緝獲的狀況來看,各國政府仍須繼續努力宣導、執法。

※除了已知的八種穿山甲外,另有一疑似新物種於近期被發現,詳見:中國科學家分析沒入走私鱗片 意外發現新穿山甲物種

其他報導

留言

LEAVE A REPLY

Please enter your comment!
Please enter your name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