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李娉婷/綜合報導
隱䴉(Northern bald ibis)在中歐已經滅絕了300年,現在,這種鳥又回到了這片地區,但順著30多隻隱䴉的遷徙隊伍向前望去,帶頭飛的竟然是……一架飛機?這個令人疑惑的畫面,並不是假照片或在開玩笑,事實上,這場行動還相當嚴肅:坐在小飛機上的科學家「養父母」,正在教導這些隱䴉早已被牠們遺忘的遷徙路線。
8月13日,一架超輕型飛機帶著36隻隱䴉從奧地利出發,飛往2,800公里外的西班牙,旅程預計將持續50天。在飛行過程中,隱䴉的人類養父母坐在飛機尾端,向飛翔的鳥兒們揮手,並大聲呼喊鼓勵;提出這個點子的生物學家弗里茲(Johannes Fritz)則是在前方駕駛著小飛機。
弗里茲的靈感來自1996年的電影《返家十萬里》(Fly Away Home),電影中,主角駕駛著超輕型飛機,向孤兒雁鳥展示遷徙路線。這部電影改編自「雁爸爸」(Father Goose)利許曼(Bill Lishman)的作品,這位博物學家1988年時曾用同樣的方法教導加拿大雁遷徙。
隱䴉曾經常見於北非、阿拉伯半島和歐洲大部分地區,但因為受到廣泛獵殺、棲地破壞等原因,牠們在中歐已經滅絕超過300年,只有少量族群倖存於動物園中。
過去20年,動物園的隱䴉繁殖計畫取得了成效,但因為缺乏野鳥祖先的指引,這些候鳥被野放後,卻不知道要飛往哪裡過冬。因此,早期的再引入嘗試多以失敗告終,被釋放的隱䴉們沒有飛回義大利托斯卡尼等適合的度冬地,而是飛向不同的方向並死亡。(再引入Reintroduction:在原分布範圍再引進已滅絕的物種,並建立族群)
為了做好旅行準備,這些隱䴉在出生幾天後,就被從奧地利羅塞格動物園(Rosegg zoo)的繁殖地轉移到了鳥舍,交由人類養父母照顧,以產生「印痕」,一旦這樣的現象發生,鳥兒就會足夠信任人,願意沿著遷徙路線跟著人飛。(印痕又稱為「銘印」、「印記」、「印跡」等,在動物行為學中指的是一種學習模式。)
今年是人類嚮導帶領的第17趟旅程,隱䴉們的養母芭芭拉(Barbara Steininger)說,她就像鳥媽媽一樣,和每隻鳥都建立了個別的情感連結,從餵食、清潔到清理巢穴全數包辦,悉心照顧,確保每一隻鳥的健康。而當隱䴉到達度冬地時,牠們就會變得完全獨立,不再需要養父母──儘管幾年後牠們還是會認出養父母,並主動接近打招呼。
自從2002年啟動這項計畫以來,中歐的隱䴉數量已從0增加到了近300隻,2011年時,第一隻隱䴉在沒有人類幫助的狀況下,從托斯卡尼遷回巴伐利亞,目前第一代隱䴉也已經在野外繁殖,並教導後代牠們從人類那裡學到的遷徙路線。
不過,氣候危機讓遷徙變得更有挑戰性,人類因此需要引導年輕一代沿著新路線前進。如今隱䴉比過去更晚開始遷徙,迫使牠們在更冷、更危險的天氣下穿越阿爾卑斯山;為了應對這樣的狀況,研究人員在2023年試飛了一條新航線,改為從巴伐利亞飛到西班牙南部的安達魯西亞,今年的路線則比去年長約300公里。
弗里茲表示,這些努力不只是為了隱䴉,也是在為其他受威脅的遷徙物種鋪路。他說:「我們用隱䴉所發展的這種方法,越來越多的其他候鳥物種也迫切需要,這是一個旗艦計畫,表明了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