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2世界犀牛日 印度獨角犀牛保育有成 數量翻倍

印度犀牛數量在過去40年增長3倍。圖片來源/indianmasterminds

近日,印度政府宣布了一項消息:印度犀牛(Rhinocero s unicornis)的數量在過去40年裡增長近3倍!這則消息公布適逢9月22日世界犀牛日,令人格外感到振奮。這種以單角、厚實皮膚而聞名的動物,數量已從 40 年前的 1,500 頭增加到現在的 4,000 多頭。

綜合外媒報導,根據印度政府在世界犀牛日發布的數據,印度犀牛的數量40年前僅有1,500頭,但現在已有超過4,000頭。在1960年代最嚴重時,印度犀牛僅剩600頭,距離滅絕僅剩一步之遙。

幸好,印度政府與民間攜手合作,持續執行保育工作及反盜獵措施,讓獨角亞洲犀牛的數量緩步上升。印度政府指出,政府的保育行動主要可分為反盜獵及棲息地保護兩項:

  • 反盜獵措施: 印度政府加強執法力度,增聘護林員,嚴厲打擊盜獵行為。阿薩姆邦首席部長希曼塔(Himanta Biswa Sarma)指出,自 2016 年以來,阿薩姆邦的犀牛盜獵活動下降了 86%。 顯示政府的反盜獵措施取得了一定成效。
  • 棲息地保護: 印度政府致力於保護和擴大犀牛的棲息地。具體措施包含:
  1. 擴大保護區面積:例如,奧朗國家公園(Orang National Park)增加了 200.7 平方公里,布拉恰波里野生動物保護區(Brachapori wildlife sanctuary)增加了 195 平方公里。

    1. 恢復被人類侵占的棲息地: 在勞霍瓦野生動物保護區(Laokhowa wildlife sanctuary)和布拉恰波里野生動物保護區,政府協助安置大量民眾,恢復了 12.8 平方公里的犀牛棲息地。

印度獨角犀牛是亞洲三種犀牛*中體型最大的,成年犀牛體重可達2800公斤,壽命長達50年,牠們主要棲息在印度東部和鄰近尼泊爾的草原、沼澤以及河流沿岸的森林中。其中,位於印度東北部阿薩姆邦的卡齊蘭加保護區(Kaziranga National Park  )是全球最重要的獨角犀牛棲息地,約有80%的獨角犀牛生活在該保護區。
*註:亞洲三種犀牛為印度犀牛、爪哇犀牛和蘇門答臘犀牛

延伸閱讀:世界犀牛日 一起來認識全球五種犀牛

印度政府將獨角犀牛數量的回升歸功於森林部門與當地社區的長期努力和合作。近年來,森林部門積極推動當地社區參與犀牛保育工作,將野生動物保護與社區旅遊相結合,此舉不僅為保育工作提供資金,也為當地社區帶來經濟效益,讓社區居民願意主動保護犀牛。

犀牛角由角蛋白組成,與人類的指甲和頭髮相似,但許多人仍迷信其療效,使犀牛遭受盜獵威脅(圖為黑犀牛)。   取自International Rhino Foundation


儘管印度獨角犀牛的保育工作取得了顯著成效,但挑戰依然存在。國際自然保護聯盟(IUCN)將印度犀牛歸類為「易危物種」。 全球犀牛的數量從20世紀初的50萬頭銳減至現今的2.8萬頭左右,盜獵是導致犀牛數量銳減的主要原因。由於犀牛角在中國、越南等國家仍有藥用需求,非法盜獵依然層出不窮。

除了印度,其他地區的犀牛保育工作也取得了一定的進展。以非洲黑犀(Diceros bicornis longipes)為例,其數量從2019年的5,500頭小幅增加到5630頭,但與1970年的65000頭相比,這個數字仍然令人擔憂;爪哇犀牛(Rhinoceros sondaicus)的保育工作也傳來了好消息,其數量從去年的72頭小幅增長到今年的74頭,維持了穩定的增長趨勢。爪哇犀牛目前僅存於印尼的烏戎庫隆國家公園(Ujung Kulon National Park),該公園受到嚴格的保護,20多年來從未發生過盜獵活動。

然而,並非所有犀牛都如此幸運。蘇門答臘犀牛(Dicerorhinus sumatrensis)的處境依然岌岌可危,很可能是現今地球上最瀕危的大型哺乳動物,過去的30年裡,蘇門答臘犀牛的數量下降了70%以上,目前可能僅剩不到80頭。

在世界犀牛日,國際犀牛基金會(International Rhino Foundation)呼籲大眾積極參與犀牛保育工作,他們疾呼,除了捐款之外,另一個有效的方式是成為「倡議者」,向更多人傳播保育意識,因為了解犀牛、了解牠們面臨的威脅的人越多,這些物種就有更多存續的機會。

其他報導

留言

LEAVE A REPLY

Please enter your comment!
Please enter your name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