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李娉婷/綜合報導
南非政府近日公布該國2024年的犀牛盜獵數據,共有420隻犀牛因為角而遭人殺害,儘管數字仍不低,但已比前(2023)年下降了15%!南非環境部認為,盜獵量的下降,要歸功於去年在盜獵熱區進行的犀牛去角計畫。而在分布方面,有320隻犀牛是在國有土地上盜獵者殺害,其餘100隻則是在私人擁有的公園、保護區或農場被殺。

南非擁有非洲近一半的極危黑犀牛族群,以及世界最大的白犀牛族群,也因此,該國是犀牛盜獵災情最嚴重的國家。以2023年為例,非洲共有586隻野生犀牛遭盜獵,其中有499隻在南非,又以夸祖魯-納塔爾省 (KZN)災情最為慘重,有307起盜獵事件發生在該地區。
3月6日,南非環境部公布2024年犀牛盜獵數據,共有420隻犀牛遭殺害,對於盜獵數量的下降,部長喬吉(Dion George)表示這要歸因於夸祖魯-納塔爾省去年開始的犀牛去角計畫。在2024年4月開始實施犀牛去角計畫後,該地區的犀牛盜獵數量明顯下降,最終比前一年的盜獵量少了近30%,下降到232隻。
除了公布數字,喬吉也讚揚了保育工作者的努力,尤其是護林員——他們在非常艱難的環境工作,常冒著生命危險保護犀牛和其他野生動物。

犀牛角由角蛋白組成,和人類的頭髮、指甲成分相同,因此適當切除不會造成傷害,去角的過程就像「剪指甲」,它們會在三年內重新長成。有些人會擔心,少了用來保護自己的角,對犀牛來說會造成其他危險,不過從現況來說,犀牛唯一真正面對的「掠食者」、受到的最大威脅,都是人類。
雖然最為最大盜獵熱區的夸祖魯-納塔爾省受害犀牛數量有所下降,但也有地區的數量上升,讓喬吉感到擔憂,在南非最大的野生動物保護區克留格爾國家公園(Kruger National Park),犀牛盜獵數量從2023年的78隻,上升到了2024年的88隻,公園幅員廣闊且偏遠是管理上最大的挑戰。
為了打擊盜獵,南非政府採取了更嚴格的安全措施,包括對克留格爾國家公園和赫盧赫盧韋–印姆弗魯茲禁獵區(Hluhluwe-iMfolozi Game Reserve,位於夸祖魯-納塔爾省)等主要盜獵熱點地區的工作人員進行測謊,避免工作人員「內神通外鬼」,偷偷協助盜獵者行動。
此外,南非鄰國納米比亞也在3月6日表示,去年該國的犀牛盜獵數量有所增加,從2023年的69隻,增加到了2024年的83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