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最醜動物」逆襲成功!水滴魚躍身為紐西蘭年度魚代表

記者 吳昱賢/綜合報導

2003年6月被拖網漁船捕撈上岸的水滴魚,這是該物種首次被發現,這隻水滴魚被親切地稱為「水滴先生」(圖左),也是水滴魚這種物種最廣為流傳的形象。圖右則為自然狀態下的水滴魚。圖片來源/NOAA / MBARI via Wikicommons


曾被冠上「世界最醜動物」之名的水滴魚(Blobfish,學名:Psychrolutes marcidus),如今成功逆襲,榮獲2025年紐西蘭「年度魚類」(Fish of the Year)大獎!這場由「山海保育信託基金會」(Mountains to Sea Conservation Trust)主辦的年度票選活動,旨在提升大眾對紐西蘭海洋與淡水魚類的關注,而今年的票選結果讓人跌破眼鏡——這隻長相獨特、身形軟爛的深海魚,竟在五千多張選票中拔得頭籌,成為2025年紐西蘭年度之魚。

水滴魚的知名度最早來自於2003年,一位紐西蘭研究船的工作人員在深海捕撈作業時,拍攝到牠的照片。這隻不幸被拖上水面的魚,由於失去了原本深海中的高壓支撐,整個身體呈現鬆垮、變形的狀態,看起來彷彿是「一場失敗的醫學實驗」。這張照片迅速在網路上爆紅,水滴魚被冠上「全球最醜動物」的稱號,甚至在2013年英國「醜陋動物保護協會」(Ugly Animal Preservation Society)舉辦的投票中,被正式評選為「世界最醜動物」代表。

然而,水滴魚的「醜陋」只是人類視角的誤解。這種魚類原本棲息在600至1200公尺深的高壓環境中,其獨特的身體結構正是為了適應極端環境。由於深海壓力巨大,水滴魚的身體沒有完整的骨骼、肌肉與魚鰾,而是由低密度的膠狀組織構成,讓牠可以像幽靈般懸浮於海底,等待獵物主動靠近,而不需費力游泳。

延伸閱讀:「世界最醜動物」水滴魚 竟是人類讓牠們破相!真實樣貌挺可愛

「水滴魚就像是一位深海隱士,牠靜靜地待在那裡,等待獵物自己游進嘴巴,」該競賽主辦單位「山海保育信託基金會」發言人康拉德・庫爾塔(Konrad Kurt)表示:「牠的生存方式雖然低調,但卻是生態系中重要的一環。」

本屆「年度魚類」競賽總共收到5,583張選票,遠高於去年的1,021票,顯示出紐西蘭民眾對海洋生態的興趣逐年增加。其中,水滴魚以1,286票擊敗了由環保組織「綠色和平(Greenpeace)」、「森林與鳥類保護協會(Forest & Bird)」與「環境法倡議組織(Environmental Law Initiative)」聯合支持的橙粗鱈,後者以不到300票之差位居第二。

「我們為水滴魚感到高興!」環境法倡議組織(Environmental Law Initiative)發言人亞倫・帕卡德(Aaron Packard)說:「從生態系統的角度來看,水滴魚的勝利也是深海魚類的勝利,因為這場競賽讓大眾更關注牠們的處境。」

水滴魚雖然知名度高,但生存狀況卻不容樂觀。由於棲息於深海,水滴魚雖然不被直接捕撈,但卻經常成為深海底拖網捕魚的「誤捕」對象。在紐西蘭海域,橙粗鱈是商業捕撈的重要魚種,而捕撈這些魚類的深海拖網往往會將水滴魚一同帶上船,對其族群造成隱形威脅。

Kurta表示:「我們對水滴魚的了解仍然有限,牠們的族群數量、繁殖模式與生態影響仍需進一步研究。然而,深海拖網捕撈確實對牠們的棲息地構成破壞,這是值得關注的議題。」

「年度魚類」競賽自2020年開始舉辦,靈感來自紐西蘭廣受歡迎的「年度鳥類」(Bird of the Year)活動,目標是提升大眾對紐西蘭海洋與淡水魚類的認識。該競賽鼓勵民眾投票選出自己心目中的代表魚種,透過趣味方式引起大眾關注海洋生態議題。

庫爾塔表示:「讓人們認識這些魚類的存在,是讓大家開始關心牠們的第一步。我們有多樣的本土淡水與海洋魚類,其中85% 被認為是脆弱或受威脅物種。透過這樣的活動,我們希望能讓人們更關心這些物種的生存狀況,並思考人類活動對牠們的影響。」

其他報導

留言

LEAVE A REPLY

Please enter your comment!
Please enter your name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