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 吳昱賢/綜合報導
一項最新研究顯示,微塑膠污染正對海鳥幼鳥的大腦造成嚴重損害,影響類似人類阿茲海默症,顯現微塑膠對海洋生態系統的深遠影響。科學家藉此呼籲,全世界各國政府應採取更嚴格的塑膠減量與回收政策,以減少海洋塑膠污染,並保護野生動物及人類健康。
綜合外媒報導,該研究針對遷徙性海鳥黑腳信天翁(Sable Shearwaters)進行分析,結果發現,這些幼鳥因誤食海洋中的微塑膠碎片,導致胃部組織受損、細胞崩解,甚至大腦退化。研究人員指出,這類內部損傷無法從外觀上察覺,但卻可能嚴重削弱幼鳥的生存能力,使牠們在首次遷徙旅程中面臨極大風險。
這項研究由塔斯馬尼亞大學(University of Tasmania)領導,團隊分析了來自澳洲豪勳爵島(Lord Howe Island)的黑腳信天翁幼鳥,發現許多幼鳥在孵化後的 90 天內,因親鳥誤將海洋塑膠垃圾當作食物而攝入大量微塑膠碎片。這些碎片不僅損害胃部健康,也影響肝臟、腎臟,甚至進一步影響大腦功能。
研究人員透過血液樣本分析,發現幼鳥體內的蛋白質變異模式與阿茲海默症或帕金森氏症患者的病理變化高度相似。研究報告發表於《Science Advances》期刊,由塔斯馬尼亞大學醫學院博士生艾莉絲·德澤西(Alix de Jersey)領導,她表示,微塑膠對海鳥的影響遠比過去認為的更嚴重,這些鳥類在視覺上可能看起來健康,但牠們體內正在發生與神經退化疾病相似的變化,這就像是一名小孩罹患阿茲海默症一樣令人擔憂。

過去研究曾記錄,單隻黑腳信天翁幼鳥的胃內最多可發現 400 多塊微塑膠碎片,有時這些塑膠的總重量甚至佔幼鳥體重的 5-10%。幼鳥通常待在地洞內長達 90 天,由親鳥餵食後逐漸成長,但微塑膠的影響往往無法即時顯現。研究發現,部分幼鳥在遷徙前能夠嘔吐出部分塑膠,但許多鳥仍無法完全清除體內塑膠,導致牠們無法完成長達數千公里的遷徙旅程。
微塑膠如何影響海鳥的大腦?研究發現,微塑膠可能透過兩種方式影響神經系統。一種方式是微塑膠釋放出有毒添加劑,如鄰苯二甲酸酯與雙酚 A,這些化學物質可進入血液並影響神經細胞的健康。另一種可能性是微塑膠顆粒本身穿透腸道屏障,進入血液循環,並最終累積在大腦內,導致神經細胞損傷。研究人員指出,這類變化與人類阿茲海默症患者的大腦損傷模式高度相似,顯示微塑膠的影響可能遠比目前所知更為嚴重。
微塑膠污染不僅影響野生動物,也正在影響人類健康。除了海鳥,人類同樣透過食物、水和空氣吸入微塑膠顆粒,研究估計,每人每週平均攝入約 5 克微塑膠,相當於一張信用卡的重量。儘管目前尚無證據證明微塑膠與阿茲海默症直接相關,但研究已確認微塑膠正在人體內部累積,與其他器官相比,大腦中的微塑膠濃度更高。不僅如此,研究發現,患有認知功能障礙(如失智症)的人,其大腦內的微塑膠濃度明顯高於健康個體。雖然這並不意味著微塑膠直接導致神經退化疾病,但這些發現顯示,微塑膠可能與神經系統疾病之間存在潛在關聯。
研究團隊指出,微塑膠的影響不僅限於大腦,還包括肝臟與腎臟的損傷。透過分析幼鳥血液,他們發現體內重要的分泌蛋白減少,顯示肝腎功能受損,使得體內毒素代謝異常。此外,胃部組織也受到塑膠摩擦,造成慢性炎症與結痂,長期影響消化功能。研究人員形容,這些幼鳥的內臟就像是一個正在逐漸退化的系統,外觀看似健康,內部卻已受到嚴重破壞。
科學家呼籲,各國政府應採取更嚴格的塑膠減量與回收政策,以減少海洋塑膠污染,並保護野生動物及人類健康。目前,全球超過 60 家跨國企業共同製造了全球一半以上的塑膠廢棄物,其中五家企業負責了約 25% 的污染,分別為可口可樂(Coca-Cola)、百事可樂(PepsiCo)、雀巢(Nestlé)、達能(Danone)和阿爾特拉(Altria)。其中,可口可樂佔全球品牌塑膠污染的 11%,百事可樂佔 5%,雀巢與達能各佔 3%,阿爾特拉則佔 2%。
可口可樂與百事可樂為全球最大的飲料公司,廣泛使用塑膠瓶與包裝,雀巢則橫跨瓶裝水與食品產業。達能是一家專注於健康食品的法國跨國企業,旗下擁有依雲(Evian)、Volvic 等礦泉水品牌。阿爾特拉則是美國知名煙草公司,生產萬寶路(Marlboro)等品牌,煙草相關產品的塑膠包裝與過濾嘴也是全球微塑膠污染的重要來源。
這項研究突顯了微塑膠污染不僅影響環境,也對動物和人類的健康造成深遠的影響。研究人員表示,過去人類關注的是微塑膠對動物的即時影響,例如飢餓或腸道阻塞,但該研究發現更長期、更隱性的健康損害,包括神經退化與器官功能異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