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第一隻腦手術熊Champa 寮國醫療環境艱難 獸醫努力完成治療

記者 李娉婷/綜合報導

近日,全球第一例棕熊腦部手術患者「波吉」(Boki)從冬眠中醒來,恢復良好,而為牠動刀的獸醫皮齊(Romain Pizzi),也是世界上第一個幫熊做腦部手術的獸醫,在波吉前的上一次同類手術已是在10多年前,相較於在擁有完善設備的英國進行手術的波吉,當時亞洲黑熊「香帕」(Champa)的治療環境困難許多,不過皮齊的團隊依然完成了全球第一例熊隻腦部手術,緩解了香帕的痛苦。

儘管香帕已離世多年,但牠的故事,還是值得一再被提出,讓人們記住!

全球首例棕熊腦手術 恢復良好 順利從冬眠甦醒

香帕是全球第一隻接受腦部手術的熊,當時的醫療環境相當困難,獸醫團隊仍驚險完成了手術。   取自The Guardian

活熊取膽殘酷產業仍存在於亞洲部分國家,寮國就是其中之一,許多「月熊」(亞洲黑熊別稱)被關在小鐵籠裡,每日被抽取膽汁,而香帕差點就要被送進這樣的農場。2010年時,一戶人家在焚燒田地時,發現了一隻落單的小熊,這隻小熊約4週大,由於經濟困難,這戶人家原打算把小熊賣給熊膽養殖場來換取金錢,不過及時被一位外國民眾買下,並把牠交給國際保育組織「拯救熊類」(Free the Bears)在寮國龍坡邦(Luang Prabang)郊外的救援中心。

差點被賣給熊膽農場的小香帕。   取自HuffPost

這是小香帕一生的開始,沒有人知道牠當初為何會在田裡落單,牠幸運地逃過熊膽貿易,受到保育組織的庇護,但並沒有從此一生順遂。香帕很快就被發現有嚴重的健康問題,牠的頭骨畸形、視力受損,當其他熊在社交時,牠會在圍欄周圍低著頭,悶悶不樂,似乎很痛苦。

為了解決牠的困境,2012年時,拯救熊類找上了野生動物外科獸醫皮齊,當時拯救熊類和英國愛丁堡動物園(Edinburgh Zoo)有合作關係,而皮齊除了在蘇格蘭國家野生動物救援中心(National Wildlife Rescue Centre)任職外,也在愛丁堡動物園擔任兼職獸醫,並曾前往越南訓練當地獸醫、為獲救的月熊進行了世界上第一例微創膽囊切除手術。

在聽完香帕的症狀後,皮齊懷疑牠患有腦積水(水腦症),這是一種罕見疾病,過量的腦脊髓液堆積在腦部,導致腦損傷。拯救熊類執行長杭特(Matt Hunt):「在世界其他任何地方,人們都會建議安樂死香帕。」但在寮國,因為佛教傳統和嚴格的保育法規,當時安樂死的做法被禁止。因此,杭特向皮齊尋求替代治療方案,他們開始討論手術的可能性。

當時香帕的狀況有一連串困難要克服:寮國全國沒有任何一台磁振造影(MRI)掃描儀,別說動物了,連人類都無法進行相關檢查,香帕到底是不是腦積水以及牠腦部的構造,都無法在手術前得知。儘管能退而求其次進行X光檢查,但距離最近的人類醫院也拒絕為動物服務。更重要的是,之前從來沒有獸醫試過幫熊動腦部手術。

完成手術後的香帕。   取自Free the Bears

但皮齊並不氣餒,繼續嘗試,他改為向蘇格蘭國家博物館(National Museum of Scotland)借用了一隻年輕雌性亞洲黑熊的頭骨、用X光進行檢查,好在沒有磁振造影的狀況下,了解香帕的腦內構造。

除此之外,皮齊也和其他英國獸醫開始為這場手術尋找物資,在做好充分準備後,2013年2月,他們收拾裝備,搭上了前往寮國的飛機。儘管歷經當地醫療設備不足(最後由附近的酒吧捐贈了填裝生啤酒用的二氧化碳!)、手術中途停電等棘手狀況,皮齊和團隊依然完成了手術,當他們在香帕的頭骨上鑽孔時,每位參與人員都屏住了呼吸,隨後證實了皮齊的判斷:香帕深受腦積水所苦。

手術耗時6個小時,儘管不順利但最終仍成功完成,香帕成為全球第一隻進行腦部手術的熊、皮齊則是首位動刀的獸醫。

第二天,當香帕醒來聽到人們呼喊時,牠抬起頭來,盯著醫療團隊,令眾人又驚又喜——多年來,牠一直飽受病痛的折磨,處於失明狀態,從來沒有抬起頭來過。

儘管手術成功,不過香帕的狀況依然不容樂觀,在幾年的安穩生活後,牠的狀況又惡化了,最終這隻一生受苦的熊在2019年長眠,結束了短短10年的一生(亞洲黑熊平均壽命為25歲)。拯救熊類表示,香帕是一隻美麗、溫柔的月熊,自2010年獲救以來觸動了每一個見過、照顧過牠的人,這隻勇敢的小熊多年來教會了他們很多,而他們會確保對香帕的關懷與照顧延續,總是將動物福利放在第一優先。

其他報導

留言

LEAVE A REPLY

Please enter your comment!
Please enter your name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