絕種1.3萬年的恐狼重現?美國公司以基因技術打造混種後代

圖片中的六個月大狼崽,是三隻攜帶「恐狼」基因的狼崽之一。圖片來源/Colossal Biosciences

記者吳昱賢/綜合報導

曾在冰河時期橫行北美、約1萬3千年前滅絕的「恐狼」(Dire Wolf),如今以基因工程之姿重現於世。美國生技公司Colossal Biosciences宣布,成功培育出三隻帶有恐狼基因的狼幼崽,並稱這是全球首次成功實現「功能性復育」的滅絕物種。

這三隻狼寶寶分別在2024年10月與2025年1月出生,名字取自神話與影劇角色:羅慕路斯(Romulus)、雷穆斯(Remus),以及《冰與火之歌:權力遊戲》中的「龍后」卡麗熙(Khaleesi)。

儘管這些動物並非100%基因上的恐狼,Colossal強調,牠們擁有與古代恐狼相似的外觀與部分遺傳特徵,像是雪白濃密的毛皮、寬大的頭骨與粗壯的下顎,體型也比一般灰狼更大。

不過,這些動物與已經滅絕的「恐狼」並非同個物種,反而是「基因編輯」後的成果。Colossal團隊從一顆1.3萬年前的恐狼牙齒與一顆7.2萬年前頭骨中提取DNA,成功拼組出高品質的古代基因組。他們接著比較現代狼、胡狼、狐狸等物種的基因,鎖定與恐狼外觀相關的變異基因,包括白毛與粗厚皮毛等特徵。

透過基因剪輯技術,科學家對灰狼細胞中的14個基因進行20項改造,最後從經剪輯的細胞中選出最具潛力的樣本,再以複製技術轉入家犬卵子中,植入混種獵犬作為代理孕母。Colossal的首席科學官貝絲.夏皮羅(Beth Shapiro)表示:「我們的目標從來不是要100%複製絕種動物,而是創造具備絕種動物功能特徵的後代。」她補充,這三隻小狼是復育技術的一大突破。

剛出生時狼崽的模樣。圖片來源/Colossal Biosciences


3隻狼崽目前在美國北方一處2000英畝(約4.05公畝)的私人基地生活,設有3公尺高的動物園等級圍籬,全天候由監控、無人機與保安人員守護。該設施已獲美國農業部註冊、並通過美國人道協會(American Humane Society)的認證。

Colossal動物主管馬特.詹姆斯(Matt James)表示,這些狼雖已習慣人類存在,但並不親近人。「牠們比灰狼更怕生、更敏感,仍在展現幼獸行為。等體內睪固酮濃度上升,可能會出現更多典型的恐狼行為。」詹姆斯指出,牠們目前每天會回到基地兩次覓食,其中兩隻公狼已能自行探索周圍棲地,體型比同齡灰狼大約20%,毛髮更厚、尾巴更蓬鬆,脖子周圍甚至長出類似鬃毛的毛叢。

儘管Colossal自豪宣布創造出「功能性恐狼」,多位專家對此表示質疑。紐西蘭奧塔哥大學古遺傳學家尼克.羅倫斯(Nic Rawlence)指出,恐狼與灰狼在分類學上屬於不同屬(genus),早在250萬至600萬年前就已分家。他強調:「即使編輯了20個基因,這些狼的99.9%基因仍是灰狼。」

他補充,從化石中取出的古代DNA往往像「在500度高溫烤了一夜」,高度破碎,無法完全複製。他說:「Colossal只是用恐狼的DNA做為藍圖,從灰狼編輯出一些外型特徵而已。」奧塔哥大學動物學家菲利普.賽登(Philip Seddon)也表示,這些動物更準確地說是「基因改造的灰狼」,而非真正復活的恐狼。

Colossal創立於2021年,曾宣布計畫復育長毛象、渡渡鳥與塔斯馬尼亞虎等滅絕物種。儘管恐狼復育取得先機,但是否能讓這些動物真正回到野外生態系,仍面臨質疑。

科學家強調,冰河時期恐狼的獵物如馬、野牛與猛獁象多已滅絕,現今野外環境已無法支持牠們生存,而現代灰狼與紅狼仍面臨獵殺與棲地破壞的壓力。哥倫比亞大學哲學教授克里斯多福.普雷斯頓(Christopher Preston)直言:「如果連現有狼種都保不住,要怎麼期待復活的恐狼有生存空間?」

不過,Colossal也指出,這項技術已成功應用於保育紅狼——一種極度瀕危的狼種。透過恐狼研究發展出的複製技術,Colossal已成功培育兩窩紅狼複製個體,未來可用於強化族群的基因多樣性。

新西蘭奧塔哥大學的米高.納普(Michael Knapp)認為,這項技術未來可能應用於刪除有害突變基因,或許可增加物種對環境變遷的適應力。但他也警告:「某些毛色基因可能同時帶有不良副作用,例如導致聽力或視覺問題。」

其他報導

留言

LEAVE A REPLY

Please enter your comment!
Please enter your name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