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 吳昱賢/綜合報導
英國政府宣布,自2026年起,將於英格蘭、蘇格蘭與威爾斯分階段禁止大多數含鉛彈藥使用,預計在三年內全面實施。這項政策變革不僅受到環保團體與野生動物保育單位的高度肯定,也象徵人類活動對生態系統影響的再一次警醒。
綜合外媒報導,鉛彈多年一直是濕地生態的「隱形殺手」,根據英國濕地與水鳥信託基金會(Wildfowl and Wetlands Trust, WWT)估算,每年約有10萬隻水鳥因誤食遺落的鉛彈而中毒死亡。這些彈藥被鳥類誤認為種子或礫石吞下,造成致命後果。
環境部長艾瑪・哈蒂(Emma Hardy)表示:「英國素以愛護自然著稱,但我們的河流卻因污染而惡化,珍稀鳥類族群也正以驚人速度減少。此項禁令將有助於扭轉頹勢,保護我們珍貴的鳥類資源,並改善水域品質。」
根據新法規,凡是含鉛比例超過1%的獵槍散彈與超過3%的子彈都將禁止使用,少數例外情況則涵蓋小口徑子彈(由於目前無鉛替代品不足)、空氣槍、精英運動員訓練與比賽用途,以及軍警與特定戶外靶場使用。
這項政策本是根據2024年英國健康與安全執行署(Health and Safety Executive, HSE)建議,在五年內逐步淘汰鉛彈。然而英國政府決定加快腳步,將過渡期縮短至三年,引發部分射擊與狩獵團體的憂慮。
英國射擊與保育協會(British Association for Shooting and Conservation, BASC)表示支持禁鉛政策的大方向,但強調目前市面上無鉛替代彈藥尚未充足,要求政府尊重HSE原訂的五年時程。
鄉村聯盟(Countryside Alliance)執行長提姆・邦納(Tim Bonner)則指出:「這項變革對射擊運動的未來至關重要,也有助於保護鄉村經濟。我們長期主張逐步汰除鉛彈,但更換材料還需倚賴產業與市場的配合。」
事實上,英國早在過去十年便曾試圖透過「自主規範」來推廣「少用鉛彈」,但成效甚微。一份2022年報告指出,市面上多達99.5%的野雉(pheasants)仍為鉛彈所擊斃,顯示自主規範效果不彰。
對此,英國皇家鳥類保護協會(RSPB)表達肯定與謹慎樂觀,表示雖然距離「全面禁用鉛彈」的終極目標還有一段距離,卻已邁出關鍵一步。他們指出:「鉛彈早被證實為有毒物質,我們已倡議禁用數十年,這項新措施將使英國成為對鳥類和其他野生動物更友善的國度。」
事實上,歐洲多國已陸續跟進鉛彈禁令。歐盟於2023年全面禁止在濕地使用鉛彈,並規劃進一步擴大範圍,韓國、加拿大等地也有相關法規,凸顯全球對鉛污染危害的警覺。
鉛不僅危害鳥類健康,也可能經由食物鏈進入哺乳動物,甚至影響人類。近年研究發現,獵物體內殘留的鉛碎片可能在食用過程中被人體攝入,進而引發健康風險。因此,「禁用鉛彈」不僅有助於野生動物保育,也日益受到公共衛生領域的高度重視。
英國政府表示,將持續與射擊、狩獵與彈藥產業密切合作,協助他們在過渡期內轉型。環境部也承諾加強推廣無鉛替代品的可得性與教育宣導,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存。
而台灣並沒有鉛彈的相關禁令,雖然台灣的槍械管制比多數歐洲國家還要嚴格,但鉛彈傷害野生動物的事件仍有所聞,日前過世的石虎「豆棗」體內就發現2顆鉛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