挪威漁村打造「海鷗旅館」 搶救生態與觀光雙重命脈

海鷗棲息在挪威瓦爾德港口的「海鷗旅館」木箱內。圖片來源/Tommi Ojala

記者 吳昱賢/綜合報導

在北極圈內、挪威極北的瓦爾德島(Vardøya),棲息著數以萬計的海鳥,是全球賞鳥迷夢寐以求的聖地。然而,這片冰洋之地正面臨雙重危機——氣候變遷與禽流感衝擊正逐步摧毀當地脆弱的海岸生態系,也動搖了這座小鎮以鳥為本的生計命脈。為了拯救小鎮,居民自發興建「海鷗旅館」,希望讓海鳥有安全築巢的地方!


綜合外媒報導,挪威海岸的三趾鷗(kittiwake)族群自1990年代以來已驟減80%。這種體型嬌小的海鷗不僅面臨天敵侵擾、沿岸漁業壓力與棲地干擾,更遭遇氣候變遷改變海流及禽流感大流行的多重威脅。

為了搶救這些可愛但備受威脅的海鳥,當地居民展開自救行動。漁夫楊・維達・漢森(Jan Vidar Hansen)便是其中一員,三年前,他在小鎮瓦爾德建起一座由木箱堆砌而成的「海鷗旅館」,為三趾鷗等海鳥提供安全築巢之地。

「第一年有55個鳥巢,去年有74個,今年則是76個,」漢森說,他希望鎮政府能資助擴建更大的海鷗旅館。「這不只是幫助海鳥,也減少牠們在人類住宅築巢所帶來的糞便與氣味困擾。」

據挪威自然研究所(NINA)研究員麗爾森(Tone Kristin Reiertsen)表示,瓦爾德目前約有1300隻三趾鷗在不同建築築巢,遠高於先前的300隻,顯示人工築巢措施初見成效。這類人工巢箱目前在挪威沿岸已有7處,漢森所建築的「海鷗旅館」便是其中之一,雖難以快速吸引鳥群遷入,但仍是當前少數有效的保育策略之一。

這些海鳥不僅對生態有重要貢獻,牠們的排泄物能提供海洋營養,支持浮游生物與魚類食物鏈,更是當地觀光資源的核心。鄰近的霍爾諾亞島(Hornøya)為無人居住的賞鳥天堂,每年吸引數千名旅客觀賞包括大西洋海鸚與普通海鸌等珍稀鳥類,為當地商店、旅館與餐飲帶來收入。

然而,賞鳥導覽員博里斯・貝爾切夫(Boris Belchev)憂心表示,海鳥數量正快速銳減,2018年後便再未見普通海鸌幼鳥誕生。「去年夏天我驚訝地問:『發生什麼事?鳥去哪了?』」

氣候變遷導致的暖流改變,使原先豐富的魚群結構大亂,三趾鷗無法捕捉毛鱗魚,只得轉而啄食苔原上的漿果;部分海鳥更因能量攝取不足,淪為白尾海鵰等掠食者的目標。麗爾森指出:「當毛鱗魚躲到深海或北方去時,海鳥無法捕捉到這些獵物,連帶影響育雛成功率。」

2023年,禽流感更重創北挪威鳥類生態,約2.5萬隻三趾鷗死亡,麗爾森形容當時的景象「如同世界末日」。面對日益惡化的局勢,麗爾森呼籲政策制訂者應從「被動監測」轉為「積極作為」,包括限制繁殖地周邊的漁業活動與船隻進出。「我們沒有多少時間了,必須立刻行動。」

其他報導

留言

LEAVE A REPLY

Please enter your comment!
Please enter your name here

The reCAPTCHA verification period has expired. Please reload the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