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 吳昱賢/綜合報導
印度阿薩姆邦(Assam)卡齊蘭加國家公園(Kaziranga National Park)近日發生一起野生小象走失事件,一段小象最終與母親重逢的影片在社群平台瘋傳,吸引數百萬次觀看,也讓不少網友動容。
根據印度媒體報導,事件發生在七月初的一個週六凌晨4點左右,當時卡齊蘭加國家公園的巡邏隊在進行例行巡邏時,被當地村民攔下。村民指出,一頭小象與象群失散,出現在稻田中,並朝茶園方向徘徊,看起來十分焦躁。巡邏隊立即趕赴現場,證實情況屬實。
已退休的印度森林服務局(IFS)官員納達(Susanta Nanda)稍後在社群平台X(原Twitter)上傳了相關影片,可見小象在車道附近緊張地來回走動,不斷嗅聞地面,並靠近一輛森林局車輛,似乎在尋找熟悉的氣味。
影片:https://x.com/susantananda3/status/1941829229370634455?s=46
接獲通報後,印度野生動物救援與復健保育中心(CWRC)立即派員趕往現場,將小象安全帶回檢查。經過獸醫初步評估,小象健康狀況良好,沒有外傷或疾病跡象。由於小象僅約兩個月大,且亞洲象幼崽需要長時間依賴母親照顧,救援團隊將「盡快讓牠與母象重聚」列為首要任務。
國家公園主管索納莉(Sonali Ghosh)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當局派出兩頭受過訓練的大象協助尋找象群,這種大象被稱為「庫梅利大象」(Kumki elephants),牠們的主要用途是協助驅趕或引導野生象群,以及在危險或緊急情況下幫助人象共處,避免衝突。不過這些庫梅利大象通常是從小在人工管理下長大,並接受過人為訓練,生活方式與野生象群差異極大,缺乏獨立覓食及社會融合能力,野放後生存率低。
索納莉指出,森林部門安排車輛沿象群遷徙路線進行追蹤。母象在清晨時分回應了小象的叫聲,隨後現身森林邊緣。
在將小象帶往母象所在位置之前,森林官員採取一項關鍵措施:用母象的糞便輕輕塗抹在小象的鼻子與腿部,目的是掩蓋人類氣味。專家指出,如果幼象與人類接觸過久,身上殘留的氣味可能導致母象拒絕認領,甚至攻擊幼象。這一簡單卻有效的辦法,大幅降低了風險。
在社群平台瘋傳的影片中,小象最初仍顯緊張,但隨著森林官員輕聲鼓勵「Ja, ja, ja!(去吧!)」牠緩緩朝母象走去,並發出低沉叫聲,最終順利與母親重逢。隨後,象群其他成員也護送母子返回國家公園深處。
納達在X平台寫道:「Chotu與母親在卡齊蘭加失散,但在森林官員努力下終於團聚。他們用母象糞便掩蓋人類氣味,確保母親接受幼象,結局圓滿。」這段影片目前已吸引超過470萬次觀看,網友紛紛留言讚許:「這是真正的保育工作!」、「感謝每一位努力保護野生動物的人。」
卡齊蘭加國家公園是印度最具生態價值的保護區之一,擁有超過2,200隻印度獨角犀牛(Rhinoceros unicornis),並棲息著大量亞洲象(Elephas maximus indicus)、野水牛與沼鹿。該園區於1985年被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更在2006年被納入虎類保護區。
然而,隨著農地開發、基礎建設擴張與人類活動增加,野生象群面臨棲地喪失與人象衝突風險。根據國際自然保護聯盟(IUCN),亞洲象目前被列為「瀕危」物種,保育壓力不容忽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