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擬建機場道路 稀有無耳蜥棲地恐遭破壞

澳洲政府將批准一項大型機場道路建設項目,該項目將穿過坎培拉草原無耳蜥(Canberra grassland earless dragon)棲息地,該物種極度瀕危。圖片來源/Hedda Murry。Getty

記者 吳昱賢/綜合報導

澳洲政府近日批准坎培拉機場(Canberra Airport)進行道路工程,將在坎培拉草原無耳蜥(Canberra grassland earless dragon)棲息地修建柏油道路。該物種全球僅剩不到百隻,長期因棲地開發而面臨瀕臨滅絕的危機,動保團體強烈批評政府決策,認為此舉恐進一步加速物種滅絕。

根據澳洲聯邦政府7月30日公布的訊息,聯邦環境部長已正式核准「北路計畫」(Northern Road Project),允許坎培拉機場集團(Canberra Airport Group)將一條碎石路改建為柏油道路,並穿越坎培拉草原無耳蜥的關鍵草原棲地。環境部則主張工程經過審查與專家諮詢,將採取補救措施,並聲稱此舉不會增加滅絕風險。

坎培拉草原無耳蜥是一種澳洲特有的小型蜥蜴,棲息於平坦的天然溫帶草原。該物種曾在澳洲首都特區(ACT)普遍存在,然而因都市擴張及基礎建設開發,原始棲地大量流失,目前野外族群數量不足百隻,並被列為「極度瀕危」(Critically Endangered)。

事實上,這種蜥蜴一度被認為已滅絕,直到1991年才重新發現。科學家指出,草原無耳蜥族群高度分散,現今僅存的三個棲地區域極度脆弱,一旦棲息地破碎化,物種的繁殖及基因多樣性將受到嚴重影響。

ACT地區保育委員會執行長柯普蘭(Simon Copeland)痛批政府「背棄承諾」:「聯邦政府先前才宣示『不再有新滅絕』,但現在卻批准會切割動物棲地的工程,這完全與保育原則背道而馳。」

澳洲環境部(DCCEEW)表示,工程僅涉及0.68公頃的草原,且該區域長期維護為路側植被,並非優質棲地;相對地,機場集團承諾將恢復6.67公頃草原,以換取「保育收益」。然而,保育人士認為問題不僅是面積,而是「棲地破碎化」的風險。柯普蘭指出:「當族群本就稀少,再被道路一分為二,基因交流難度增加,滅絕風險將急遽上升。」

針對此憂慮,機場集團承諾撥款100萬澳幣,支持ACT政府的復育計畫,包括圈養繁殖與野放,同時在道路兩側設置圍籬並建造地下通道,讓蜥蜴安全穿越。但科學家質疑,尚無證據證明無耳蜥會使用這些通道,「理論上可行」並不等於實際有效。

坎培拉草原無耳蜥屬於四個「無耳蜥」亞種之一,其他三個亞種同樣面臨危機:莫納羅亞種(Monaro species):唯一列為「瀕危」(Endangered)而非「極危」的亞種,但族群規模同樣偏低;維多利亞亞種:近期在一小片土地上重新發現,該地尚未獲州政府保護;巴瑟斯特亞種(Bathurst species):自1990年代中期後再未被觀察,可能已滅絕,目前政府仍在努力進行零星搜尋。

澳洲全境原始草原僅剩不到1%,此類生態系統不僅支撐蜥蜴,也為多種昆蟲與草原鳥類提供棲所。專家警告,若基礎建設不考量生態連結性,將導致更多物種陷入「功能性滅絕」風險。

坎培拉機場集團聲稱,道路改善將提升交通效率,並在批准條件下「強化保護措施」,不會造成族群破碎或滅絕風險。澳洲政府發言人也重申,此次核准經過廣泛諮詢,並加入「避免長期衰退」的額外條件。柯普蘭直言:「若查看官方地圖,棲地明顯分布於道路兩側。這些『橋梁』和『屏障』聽起來很好,但沒有任何研究證明蜥蜴會使用它們。」

目前,工程預計在未來幾個月內動工,環團則表示將持續監督並推動更嚴格的保護措施。

其他報導

留言

LEAVE A REPLY

Please enter your comment!
Please enter your name here

The reCAPTCHA verification period has expired. Please reload the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