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 吳昱賢/綜合報導
英國英格蘭東北部蒂賽德(Teesside)的諾曼比(Normanby)小鎮,近日發現一隻從鼻尖到尾巴長達56公分、堪比家貓體型的巨型老鼠,引發社區高度關注,也讓當地積壓多時的鼠患問題再次浮上檯面。民眾與地方議員皆指出,地方政府削減害蟲防治預算,是導致當地鼠患日益惡化的主因。
這隻引發熱議的「巨鼠」,是由一位害蟲防治人員在民宅中捕獲,牠被裝在透明塑膠袋內,照片中牠幾乎占滿整個購物袋,地方議員馬丁(Stephen Martin)直言:「這不是普通老鼠的大小,根本就是跟一隻貓一樣大!」
馬丁議員表示,近年來諾曼比地區出現老鼠的頻率大幅上升,且尺寸越來越大,但當地政府——紅卡暨克里夫蘭市政廳(Redcar and Cleveland Council)並不提供私人住戶免費的害蟲防治服務。官方網站僅提供電話諮詢,實際處理工作仍由住戶自行聘請私人公司解決,對低收入戶而言,這是一筆沉重負擔。
馬丁指出,老鼠問題往往源於公共土地如市政或社會住宅區域,卻反而由私人住戶負責清理,形同政策失靈。「人們沒有錢請害蟲防治公司,老鼠問題就會越滾越大。」他說。
另一位地方議員泰勒(David Taylor)也坦言,當地已有五處新建住宅區快速開發,造成原本棲息在野地的老鼠向市區遷徙,加上路邊垃圾、外送食物增多與非法傾倒垃圾(fly-tipping)等問題,導致社區形成「完美風暴」,成為老鼠天堂。泰勒強調:「老鼠本來住在下水道,現在已經走上街頭了。」
事實上,不只是在諾曼比,全球各地皆面臨鼠患惡化的趨勢。根據今(2025)年初發布的研究,全球11個主要城市都面臨老鼠數量激增的問題,例如美國華盛頓特區增加390%,舊金山上升300%,多倫多也達186%。當地議員甚至稱該市正面臨「完美鼠風暴」。
紐約市老鼠數量估計高達300萬隻,市政府更設立「老鼠沙皇」(Rat Czar)專職處理鼠患。研究指出,氣候變遷導致氣溫升高,加上都市人口增加、垃圾量攀升與公共清潔資源縮減,都是老鼠快速繁殖的原因。
除了部分人對老鼠的外觀反感外,老鼠能造成的危害比想像中嚴重。研究顯示,老鼠每年對美國基礎建設與糧食供應造成約270億美元損失,且牠們能傳播多達50種人畜共通疾病(zoonotic diseases),包括沙門氏菌(Salmonella)、鉤端螺旋體病(Leptospirosis)等。此外,長期處於老鼠肆虐環境中的居民,也容易出現焦慮、恐懼等心理健康問題。
面對日益惡化的局勢,馬丁與泰勒呼籲地方政府與民間多方合作,展開全面性老鼠普查與治理計畫。他們主張地方政府應主動承擔責任,而非將壓力轉嫁給民眾。他們警告:「若不趕快行動,問題只會越拖越嚴重。」
目前部分城市(如紐約)已開始研究使用「老鼠避孕法」,透過抑制生殖能力來控制族群數量,期望能減少毒殺與陷阱的使用。然而,這些新技術仍需時間驗證,眼前更迫切的仍是政府與社區協調出可行、有效、可負擔的清潔與防治計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