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浪帶來死亡浪潮:極端高溫正加速動物滅絕

去(2024)年春天氣溫飆破攝氏 43 度,導致至少 83 隻吼猴(Howler Monkey,學名 Alouatta palliata)因中暑與脫水從樹上墜落死亡。圖片來源/Getty Image

記者 吳昱賢/綜合報導

隨著全球暖化推動極端熱浪愈加頻繁且猛烈,全球動物正面臨前所未有的生存危機。科學家警告,極端高溫已成為與棲地喪失並列的生物多樣性重大威脅,在部分地區的影響甚至超越森林砍伐。

鏡頭先看向墨西哥塔巴斯科州(Tabasco),去(2024)年春天氣溫飆破攝氏 43 度,導致至少 83 隻吼猴(Howler Monkey,學名 Alouatta palliata)因中暑與脫水從樹上墜落死亡。事實上,可能還有數百隻的吼猴死亡但未被發現,倖存的動物被志工救起,以冰塊降溫並注射靜脈點滴。

延伸閱讀:極端熱浪席捲墨西哥 超過百隻吼猴中暑熱死

類似情況也在其他地區出現。今年初,澳洲昆士蘭州在創紀錄的攝氏 42 度高溫下,數千隻巨蝠(Spectacled Flying-fox,學名 Pteropus conspicillatus)因熱衰竭墜落,留下大量孤兒蝙蝠。

澳洲今年面臨熱浪,大量巨蝠死亡。庇護所收容了大量的孤兒蝙蝠。圖片來源/Alamy


北美則在 2021 年遭遇嚴重「熱穹頂」(heat dome)。加拿大卑詩省喬治亞海峽(Strait of Georgia)氣溫超過攝氏 46 度,潮池中的藤壺與貽貝因無法逃離酷熱而大規模死亡。英屬哥倫比亞大學海洋生物學家哈利(Christopher Harley)估算,當次熱浪造成至少 100 億隻藤壺與 30 億隻貽貝死亡,規模驚人。

哈利表示:「我們保守估算死亡數量已經破億,但實際數字更為驚人。」他補充,雖然快速繁殖的潮間帶物種在數年後可逐步恢復,但其他生長緩慢的物種可能需要數十年才能重建族群。
熱浪對鳥類的衝擊則更為深遠。德國波茨坦氣候影響研究所(Potsdam Institute for Climate Impact Research)的科學家科茨(Maximilian Kotz)及其團隊,分析 70 年來全球 3,000 多個鳥類族群數據後發現,熱帶鳥類族群因極端高溫大幅減少 25% 至 38%,其中鳴禽(songbirds)受害最深。

研究指出,熱帶物種長期生存在接近耐熱極限的環境中,如今熱浪發生頻率比過去高出 10 倍,造成族群數量急遽下滑。科茨強調:「即便這些鳥類棲息於原始、受保護的區域,依舊難以倖免於極端高溫的衝擊。」研究結果刊登於《自然-生態與演化》(Nature Ecology & Evolution)。

熱浪對昆蟲造成的效應則更為複雜。哈利的初步數據顯示,蜜蜂在高溫下表現穩定,但蚜蟲(Aphids)卻難以存活。2020 年《全球變遷生物學》(Global Change Biology)的研究則指出,熱浪可能導致昆蟲直接滅絕,或因族群短期暴增而耗盡食物資源,隨後急速崩盤。

小型哺乳類同樣面臨威脅。南非比勒陀利亞大學(University of Pretoria)的演化生物學家雅各布斯(PJ Jacobs)指出,這類動物因體表面積相對較大,更容易吸收熱量,當熱浪來襲時難以調節體溫,死亡風險因此增加。

科學家憂心,這些死亡事件正改變整個生態鏈。例如潮間帶的藤壺與貽貝大量死亡後,依賴牠們的海星與魚類亦將受到衝擊,最終可能危及人類仰賴的海洋生態系統與糧食安全。長期以來,棲地破壞被視為生物多樣性喪失的主要原因,但這些研究顯示,極端高溫正快速取代人為破壞,成為熱帶物種族群衰退的重要推手。

雖然部分快速繁殖的物種展現出恢復力,研究人員仍提醒,繁殖速率較低、棲息地受限的動物難以適應下一波熱浪。若人類無法大幅減少溫室氣體排放,極端氣候將持續加劇,更多物種可能在熱浪中走向集體消亡。


延伸閱讀:氣候變遷促使灰鯨變短小?太平洋海域有此發現 縮小13%不利存續
天氣太熱難入睡 俄羅斯“失眠熊”四處徘徊

其他報導

留言

LEAVE A REPLY

Please enter your comment!
Please enter your name here

The reCAPTCHA verification period has expired. Please reload the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