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 吳昱賢/綜合報導
連交友軟體都讓許多人覺得配對困難的時代,紐西蘭卻有一隻蝸牛,命運比人類還要坎坷。牠名叫「Ned」,是一隻極為罕見的「左旋蝸牛」,由於殼向左旋轉、導致生殖器官位置顛倒,讓牠的愛情之路比任何人都更加遙不可及。如今,《紐西蘭地理雜誌》(New Zealand Geographic)甚至發起了一場全國性行動,要為這位「孤單左撇子」尋找真愛。
一般常見的花園蝸牛,殼都是往右旋轉,而Ned的殼卻反其道而行,左旋而上。別小看這個「反骨」設計,它意味著內部器官也左右翻轉。這看似小小的差異,卻讓Ned與常見的右旋蝸牛「硬體不相容」,根本無法順利交配。換句話說,除非出現另一隻「同類」左旋蝸牛,否則Ned註定孤獨終老。據科學估計,左旋蝸牛的機率大約是四萬分之一,罕見程度堪比中樂透。
Ned的故事起於上週。紐西蘭插畫家兼作家克拉克森(Giselle Clarkson)在懷拉拉帕(Wairarapa,一小時車程北於首都威靈頓)的自家庭院挖蔬菜時,忽然看見一隻「有點不對勁」的蝸牛掉落。起初她以為那是另一種物種,但仔細一看,竟發現殼是左旋的。
「當你看過成千上萬次某個方向的殼,突然冒出一個反過來的版本,那感覺真的很詭異,」克拉克森笑著回憶。她因曾為《紐西蘭地理》工作,對左旋蝸牛並不陌生,馬上意識到這是一個寶貴的發現。她立刻替Ned準備了一個以魚缸製成的「套房」,並聯繫雜誌社,開啟了這場「尋愛行動」。
《紐西蘭地理》隨後發起全國活動,鼓勵民眾打開手電筒、穿上雨鞋,在後院或公園裡翻翻石頭、撥撥落葉,看看能不能找到另一隻左旋蝸牛。倘若真的遇上了,請立即與雜誌社聯繫,好讓Ned有機會享受「幸福」。
雜誌總編輯沃爾夫(Catherine Woulfe)強調,這場活動並不只是單純的「愛情救援」,更希望藉此喚起大眾對自然環境的興趣。「這是一個輕鬆有趣的話題,但我們也希望它能引導大家去思考園藝、生態,以及繁殖這些奇妙生物的自然奧秘。」
她還笑說,這幾天自家小孩都樂在其中:「連續兩個晚上,他們穿上雨鞋,戴著頭燈,在花園裡蹲半小時找蝸牛。這樣的親子互動,本身就很值得。」
Ned雖然稀有,但並非第一隻被媒體關注的「左旋孤獨者」。2017年,英國倫敦出現了一隻名叫「Jeremy」的左旋蝸牛,當時還掀起了一場全球大規模尋愛行動。最後,兩隻同樣「左撇子」的候選蝸牛確實被找到,但意外的是——牠們竟然彼此相戀,把Jeremy拋在一旁,讓全世界網友哭笑不得。所幸,Jeremy最終還是找到另一位伴侶,並成功繁殖,不過後代全數恢復「右旋」,未能延續稀有基因。Jeremy則於兩歲時壽終正寢。
有趣的是,Ned所屬的其實是「花園蝸牛」(Cornu aspersum),這種外來種在紐西蘭被普遍視為園藝害蟲,牠們大啖蔬菜與花草,讓園丁頭痛不已。因此,當《紐西蘭地理》號召大家「幫蝸牛找對象」時,也有人質疑:「我們不是應該想辦法減少牠們數量嗎?」
對此,沃爾夫回應說,這次活動並不是要大量繁殖蝸牛,而是提供一個「親近自然的入口」。她強調,透過這隻稀有的Ned,人們或許能以不同角度看待自然世界:就算是最常見、最不起眼的動物,也可能隱藏著科學的奧祕和故事的魅力。
沃爾夫說:「如果一隻小蝸牛能讓孩子們願意走出客廳、投入黑夜,在花園裡親近自然和動物,那就是我們最大的收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