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李娉婷/綜合報導
許多人在腦海中勾勒蜘蛛網的形態時,腦中浮現的,可能是典型的螺旋狀、輪狀結構,不過實際上,有些蜘蛛網會出現一些額外裝飾:這些被稱為「隱帶」(stabilimenta)的絲線,有些是鮮明的鋸齒狀,有些會在蛛網中心形成一個平台。
蜘蛛為何要編織出這些神秘結構?這個話題在學界爭論已久,但尚未獲得定論,近日一項新研究提出了一種新見解:這些絲狀結構並非用於穩定蛛網,而是為了幫助蜘蛛定位獵物。

蜘蛛為何要在蛛網上編織隱帶?是為了收集水分嗎?還是用來吸引其他生物?或者,為了抵禦鳥類或黃蜂等天敵?一篇10月底發表於《PLOS One》期刊上的研究,提出了另一種解釋:研究發現,這些結構並非用於穩定蛛網,而是能夠幫蜘蛛把受困動物的振動擴散到整個蛛網。研究人員指出,這反過來能幫蜘蛛精確定位獵物在蛛網上的位置。
為了更深入了解這些「裝飾」的物理特性,研究人員拍攝了義大利薩丁尼亞島(Sardinia)三種橫紋金蛛(Argiope bruennichi)的隱帶,然後用照片進行電腦模擬,研究這些特徵是否以及如何改變獵物撞擊蛛網的振動。
在實驗中,研究人員發現,隱帶對垂直衝擊蛛網產生的波,只有稍微讓傳播速度變慢的作用,但當振動撞擊到蛛網上某個被稱為切點的地方時,振動會擴散到整張網。研究人員表示,這或許能幫助蜘蛛更準確地定位獵物。

雖然得出了這樣的結論,但研究人員也承認,隱帶的實際影響可能很有限。
未參與該研究的美國艾克朗大學(University of Akron)生物學家布萊克利奇(Todd Blackledge)同樣表示,這些模擬結果的真實程度未明,比如說,真正的蜘蛛網沒有實驗裡的模擬蜘蛛網那麼圓;但他認為這項研究的意義,可能更多是體現在材料研究和感測科技領域,而非蜘蛛學。研究團隊也表示,他們的研究成果有望用於開發受到蜘蛛網啟發、具有精確波動傳播能力的材料。
瑞典農業科學大學(Swedish Universit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物理學家、該研究的第一作者格雷科(Gabriele Greco)解釋:「我們主要想傳達的是,隱帶確實會影響蛛網的振動傳播,但它的影響完全不是人們預設的那麼簡單,值得更深入研究。」格雷科表示,他計劃繼續進行蛛網研究,而可以探討的內容應該還有很多,例如蛛網還有其他幾何形狀的變化值得研究。
研究人員這樣寫道:目前蜘蛛網結構背後的真相,還有很多未知、很多假設還沒經過檢驗,或者缺乏實證。因此雖然研究團隊有一些推測,但隱帶之謎,尚未解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