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李娉婷/報導
當一隻動物反覆生病時,在治療的同時,獸醫往往也會溯源至動物的日常照顧,看看是否有哪個環節出了問題,這在寵物醫療上,是相當普遍的做法,但到了大量飼養的牧場中,獸醫儘管能夠看出問題,卻往往無力促成改變,因為涉及改變的成本太高,農家的收入難以應付——這就是乳牛獸醫師龔建嘉在巡迴出診時,看到的與動物福利息息相關的「產業困境」。
全國動物醫院連鎖體系1月15日舉辦「2020 APPEC 亞寵論壇」,其中講者龔建嘉就以其創辦乳品公司的過程、理念,分享在一杯牛奶中,涉及的環境、人與動物間的關係。
「其實大動物醫療是很有成就感的,我自己非常喜歡這個工作,但有一些醫療會讓人感到很無力,例如有些牧場會不斷地發生乳房炎,就算你有高超的醫療技術、用藥觀念,能協助每一隻嚴重爆發乳房炎的牛恢復健康,可是過一個禮拜之後,這裡還是會有新的乳房炎發生,獸醫永遠只能在後端收拾。」
根據家畜衛生試驗所獸醫科技資訊網資料,榨乳程序及榨乳衛生不佳、榨乳系統不良、牧場飼養管理不當等,都是會導致乳牛發生乳房炎的因素,為什麼有牧場只能仰賴後端治療來處理乳房炎問題?龔建嘉指出,在一些牧場中,榨乳設備和畜舍往往已超過使用年限,有設備老化、脆化、漏風、壓力不穩、管線破裂等問題,但一套具有電腦管理系統的新榨乳設備,最便宜的要4、500萬起跳,在充滿剝削的生乳收購機制中,許多酪農沒有這麼多錢能夠做出改變,導致牧場中乳房炎不斷發生。
嚴重的動物福利問題,起因於僵化的生乳收購機制,還有缺乏牧場分級的鼓勵制度、獸醫人才不足等大環境因素,涉及產業結構、政府政策以及人才培育,一個小小的大動物獸醫師要如何能造成影響?龔建嘉說,他發現很多乳牛的醫療問題,可以透過改變產業結構開始克服,有了這樣有點愚蠢、相當單純的「想做更多」的想法後,他在5年前開始了「自己的牛奶自己救」募資計畫,很幸運地獲得了5,000多位消費者的支持,募集到了608萬的預購金額,也開始了他改變產業的道路。
龔建嘉表示,他很感謝有一群人根本不知道這瓶牛奶味道如何、適不適合自己,就願意付錢並等上3個月,去支持這樣的理念,讓他可以開始進行「共好文化」的推廣。
一般商業公司最在意的就是消費者的信任,只要消費者買單,產品就算成功,農民和動物並非是需要優先在乎的事,而當鮮乳坊成立後,龔建嘉和夥伴在動物健康、讓農民驕傲和消費者信任三方面,都投入了相當的資源去建立,他們除了以業界最高的價格收購生乳外,還建立技術團隊輔導、協助導入智慧飼養與管理模式,每年更是將淨利的10%回饋給合作酪農!
不過,這樣的回饋當然是有條件的——「回饋金要優先使用在動物福利和員工福利身上,讓牧場更好,不是只有進到口袋而已」龔建嘉說,有了這些機制,他們合作的牧場得以更永續、長期的發展,在協助農民提升飼養觀念、改善硬體設備後,他們也意外獲得了許多反應在乳品品質、減少環境傷害上的回饋:所有合作牧場的生乳體細胞數(乳房炎的指標之一)都低於20萬/ml以下,是最高等級的特A級生乳;乳脂肪量皆達到4.0%以上,超越業界標準;因牛隻平均產乳量提高、廢棄乳減少、乳牛淘汰率降低等,畜牧碳排放量減少了25%。
在一支講者和聽眾分享的影片中,一位老農說:「以前的人養牛,都是靠自己的一套,不知道有這麼細的東西要分析,覺得牛只要會產奶就好,吃什麼沒關係」,而在技術團隊提供分析數據後,他們才知道哪邊做不好、哪邊差很多,「真的進步很多!」
龔建嘉總結道:「無論是環境、或是人和動物,都是息息相關的,最後會鏈結為一體,當你沒有共好思維,就很容易變成削價競爭,其實農民最大的核心問題不是不會照顧動物,而是利潤不夠,如果收購的條件夠好,他們就會有更多的資源與意願,投入回牧場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