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無尾熊數量不斷下降 學者:環境破壞 免疫力下降是主因

記者 吳昱賢/報導

澳洲最新研究發現,在新州的幾個主要棲息地,無尾熊的數量一直在穩定下降。圖片來源/Getty Images

去(2019)年年底,澳洲多個地區歷經嚴重的森林大火,不僅造成大量無尾熊跟其他野生動物被燒死,許多無尾熊的家園也被摧毀。新南威爾斯州議會今年7月更公開一項大型調查,指出若政府沒有緊急動作,新州的無尾熊將在2050年前滅絕。而最新研究發現,即便沒有嚴重的森林大火,無尾熊的數量也是不斷下降,主要原因是人類過度開發,使得無尾熊壓力大,更容易感染衣原體細菌,而衣原體細菌會影響無尾熊生育能力。

綜合外媒報導,該研究發表於期刊《PLOS ONE》,由昆士蘭大學的Edward Narayan博士主導,他調查了1989年至2018年間在新州斯蒂芬斯港,麥考瑞港和利斯莫爾等常見救援地點,共12,543份的野生無尾熊救援記錄,發現多數無尾熊都因感染砂眼衣原體(chlamydia)細菌而被救援,而該細菌會使無尾熊生育能力下降。


Narayan博士表示:「從這些無尾熊救援熱點,我們能看到當地的無尾熊族群數量呈現穩定下降,雖然多數的社區團體、動保團體都努力並成功地讓無尾熊康復,隨後將其放回環境中,但事實上每年生病的無尾熊越來越多。」然而,無尾熊罹病的原因,人類責無旁貸。Narayan指出,近年來火災頻傳,使以樹為家的無尾熊喪失了棲息地,加上人類開發、破壞自然環境,使得無尾熊長期處於高壓的生存環境下,免疫系統大幅下降,變得更容易感染疾病。

Narayan也表示,人們最好保護無尾熊的方式,就是支持救援團體的工作。他還補充政府應該開始積極動作,他說:「我們迫切需要加強現場管理、叢林火災控制制度、環境規劃,從減少新州北海岸影響無尾熊的壓力因素開始做起。」

雖然如此,近期卻仍有破壞無尾熊棲息地的開發案,聯邦環境部長Sussan Ley日前才批准了一個有爭議的採石場擴張案。反對者稱這將破壞無尾熊棲息地,因為該案將清理52公頃的現有森林,將其變為斯蒂芬斯港白蘭地山採石場(Brandy Hill Quarry)的一部分。Ley更口出狂言表示,該地只發現「一兩隻」動物。

新州的環境廳長Matt Kean對該項目表示反對,他呼籲環境部長三思而後行。而聯邦環境部長卻在27日解釋,該專案的批准是建立在開發公司漢森(Hanson)承諾新建一個無尾熊棲息地走廊的基礎上。按照規劃,該棲息地走廊將達74公頃,超過該企業將破壞的森林面積52公頃。

其他報導

留言

LEAVE A REPLY

Please enter your comment!
Please enter your name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