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李娉婷/報導
貓熊被譽為中國國寶,黑白相間的可愛外表深植人心,在繁育中心、動物園等人工圈養場所,貓熊的動態受到許多人的關注,但牠們在野外的狀況到底如何呢?事實上,國際組織在2016年就已調降貓熊的保護級別,但當時引起了中國官員的批評,如今五年過去,中國生態環境部終於也宣布,將貓熊的受威脅程度等級由「瀕危」降為「易危」。
7月7日,中國生態環境部自然生態保護司司長崔書紅在記者會上宣布,貓熊的野外族群數量達到1800多隻,受威脅程度等級由瀕危降為易危,他表示中國已有大面積的自然生態系獲得了系統性、完整的保護,讓野生生物生境(野生動物賴以生存的環境條件)得到有效改善,除了貓熊外,藏羚羊、麋鹿等珍稀瀕危物種的生存狀況也有所改善,東北虎、東北豹、亞洲象、朱䴉等物種數量明顯增加。
崔書紅說,這則公告反映了中國近年來保存生物多樣性的努力,當局努力擴大貓熊的棲地,並重新種植竹林來餵養牠們。根據中國國家林業局今年3月發布的數據,野生貓熊的數量已經從1980年代的1114隻上升到1864隻;此外,成都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副主任侯蓉說明,圈養貓熊1990年時只有104隻,到2020年年底已經達到633隻。
其實,早在2016年時,自然保護聯盟(IUCN)就已將貓熊的保護級別從瀕危(EN)調降至易危(VU),不過當時中國專家對這項決定提出了異議,認為這可能會誤導人們相信可以對保育工作放鬆。中國國家林業局發文稱,IUCN是從理論做出判斷,而他們作為貓熊保護管理部門,著眼於實際工作情況,認為貓熊仍是瀕危物種,將調降保護等級還為時過早。
當時,中國國家林業局指出,貓熊僅分布於四川、陝西、甘肅三省的狹窄地區,由於自然隔離和人為干擾等因素,動物的野外族群被分割成33個局域族群,貓熊數量小於30隻、具有滅絕風險的局域族群有22個;貓熊數量小於10隻、具有高度滅絕風險的局域族群有18個,物種仍面臨高度的生存風險。此外,棲地破碎化也讓這些局域族群的基因交流受阻,還需進一步加強貓的基因交流,以保持整個族群的遺傳多樣性。
不過,就算中國當局也宣布調降貓熊受威脅程度等級,相關保育工作依然不可鬆懈,曾任中國國家林業局大熊貓保護管理辦公室主任的科學家範志勇就指出,目前貓熊的棲地割裂化、破碎化嚴重,長遠來看仍然不利於該物種的長久生存和自我繁衍。
根據世界自然基金會(WWF)的說法,儘管貓熊幾乎沒有天敵,但牠們持續面臨「來自人類的嚴重威脅」,該組織表示:「水壩、公路和鐵路等基礎設施的發展,正在日漸分割和隔離貓熊族群,阻止貓熊尋找新的竹林和潛在的伴侶。」此外,IUCN表示,受氣候變遷的影響,未來80年貓熊賴以生存的竹林中,有35%以上可能會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