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失15年 橙額鸚鵡再現蹤跡 紐西蘭保育行動有成果

記者 吳昱賢/報導

紐西蘭保育部發現消失15年的極度瀕危物種橙額鸚鵡。圖片來源/SABINE BERNERT

橙額鸚鵡(orange-fronted parakeet)是紐西蘭特有的小型鸚鵡。被國際自然保護聯盟(IUCN)列為極度瀕危物種,過去曾2次被宣布滅絕,上次的目擊記錄距今已15年。近期紐西蘭保育部(Department of Conservation)在坎特伯雷山谷發現橙額鸚鵡的蹤跡,這個發現讓保育人員極為振奮。

綜合外媒報導,橙額鸚鵡被當地人稱為kākāriki karaka,處於極度瀕危狀態,野外個體只剩約360隻,大多集中在亞瑟通道國家公園(Arthur’s Pass National Park)的山毛櫸森林中。近期紐西蘭保育部在國家公園中的坎特伯雷山谷發現3隻橙額鸚鵡,而上一次目擊紀錄已經是2006年,消失15年後再現蹤跡讓保育人員為之振奮,當時他們正在執行保育項目「Jobs for Nature」的保育調查行動。

保護部運營經理Wayne Beggs表示:「這是一個相當令人振奮的發現,Kākāriki karaka曾兩度被宣佈滅絕,這些鳥的基因庫相當小,保育行動數度遇上瓶頸。」

Wayne透露,全球暖化是橙額鸚鵡消失的主因,他說:「因為冬天變得較不冷,所以有更多老鼠存活下來,也代表著會出現更多橙額鸚鵡的天敵──白鼬。」他補充,全球暖化也導致山毛櫸結出更多果實,使得齧齒動物數量激增,橙額鸚鵡因此面臨巨大的生存挑戰。

目前保育人員上尚不清楚3隻橙額鸚鵡的來歷,Wayne說:「歷史上該地區曾有鸚鵡族群,我們不清楚這是過去曾發現的族群,還是附近的鸚鵡族群已經開始擴張。」再過幾個月,Wayne的團隊將前往現場尋找鳥巢或鳥蛋,透過DNA檢測來確定這些鳥的來歷。保育部長Kiri Allan強調:「如果最後我們發現牠們屬於一個新的族群,這將是一個重大發現,因為這將增加遺傳多樣性。」Kiri認為,這項發現也代表「Jobs for Nature」保育計畫的成功。

「Jobs for Nature」專案由政府挹注資金,計畫將持續4年,雇用25名保育人員,招聘工作仍在進行中,不過調查行動已經展開。Kiri解釋:「我們目前正在調查亞瑟通道國家公園的生物狀況,透過控制捕食者的範圍及族群規模,將能幫助橙額鸚鵡重返紐西蘭。」Kiri透露,目前保育部也在規劃以圈養繁殖的模式,培育新的鸚鵡族群,她表示:「Kākāriki karaka是一個脆弱的物種,他們好不容易才堅持下來,我希望能用一切資源幫助牠們。」

其他報導

留言

LEAVE A REPLY

Please enter your comment!
Please enter your name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