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越來越熱 鳥類越來越小 亞馬遜雨林有此現象 羽翼反倒增長

記者 李娉婷/報導

近年來,一些研究顯示候鳥的體型變得越來越小,不過由於其遷徙的特性,造成這項結果的原因可能很複雜,例如狩獵、農藥的使用或棲地喪失。現在,一項新研究發現,亞馬遜地區的鳥類同樣越來越小隻,但翅膀卻越來越長,這項針對原始雨林中非候鳥的研究,也出現了鳥類體型變小的相同觀察,科學家表示,全球暖化是最有可能的解釋。

40年來,亞馬遜地區的鳥類體型越來越小。   取自Smithsonian Magazine

這項近日發表於《科學前緣》(Science Advances)期刊的研究在巴西亞馬遜地區靠近瑪瑙斯(Manaus)的亞馬遜生物多樣性中心進行,自1970年代以來,科學家一直將此偏遠地區當作對照地,研究森林砍伐和開發對生態系的影響。歷代科學家們持續用相同的方法在此捕捉和檢查鳥類:他們用霧網(Mist net)捕鳥,之後幫鳥類秤重,並測量牠們的翅膀長度。

科學家分析了過去40年中77種鳥類的數據後發現,幾乎所有的非遷徙物種都變小了!其中三分之一的鳥類還有翅膀變長的現象,由於氣候是這個原始地區40年來唯一有變化的因子,研究人員認為,全球暖化是鳥類形態改變的原因。自1970年代以來,亞馬遜地區的旱季氣溫升高了攝氏1.65度,雨季氣溫升高了攝氏1度。此外,雨季也變得更濕、旱季變得更加乾燥。

這些被調查的鳥類一生的活動範圍都在少少的方圓數公里內,但40年中一些鳥類的體積卻縮小了近10%,平均每10年體重就減輕2%,研究的主要作者、加州整體生態研究中心(Integral Ecology Research Center)的Vitek Jirinec說,溫度或降雨的變化(或者兩者兼有)一定在其中扮演著重要作用。且研究發現,和棲息在森林中昏暗、涼爽下層的鳥類相比,生活在中層、受到較多光照的鳥類,體重和羽毛長度的變化更明顯。

但氣候變遷要如何改變鳥類體型?研究人員引用已有150年歷史的原理「伯格曼法則」(Bergmann’s rule)作為可能的解釋,該原理認為,一些在親緣關係上相似的物種在體型上會因為所在緯度而有所不同,當牠們越靠近赤道,體型就越小,因為大體型能有更好的保暖能力。

研究人員展開鳥類的翅膀進行測量。   取自Smithsonian Magazine

Jirinec的論文表明,同樣的過程也可能在亞馬遜地區發生:隨著溫度的升高,動物的體型因此變小。不過,鳥類翅膀變長的原因就令科學家有些不解,其中一個推測是牠們現在可能需要飛得更遠。

亞馬遜國家研究所的鳥類學家Mario Cohn-Haft表示,這項研究結果讓他憂心,但也讓他再次驚嘆大自然的創造力,「想想這些鳥類如何適應不斷變化的環境,這很令人敬畏。」儘管有些擔憂,但Cohn-Haft認為這個發現還是有樂觀的空間,他說,在有了更長的翅膀後,這些定棲物種可能會開始遷移到更適合的棲地,「也許牠們沒有我們想像中的被動、坐以待斃。」

全球暖化迫使動物“變形”? 澳洲研究:動物喙、腿和耳朵變大以調節體溫

其他報導

留言

LEAVE A REPLY

Please enter your comment!
Please enter your name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