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吳昱賢/報導
野貓是生態中強力的掠食者,2015年澳洲政府在《受威脅物種戰略政策》(Threatened Species Strategy)指出,有124種瀕危本土野生動物受到其影響,決定將野貓列為有害物種,政府正式展開「滅貓作戰」。2021年10月統計報告出爐,效果卻不如預期,被視為重點區域的島嶼多未達成「野貓清零」的目標,澳洲政府近期再度挹注資金,試圖將野貓從島嶼中完全移除。
延伸閱讀:野貓氾濫影響瀕危物種 澳洲政府展開「滅貓作戰」動物友善網
綜合外媒報導,2021年10月,澳洲發布了《受威脅物種戰略政策-第五年進展報告》(Threatened Species Strategy – Year Five Progress Report),報告中統計了2015年至2020年保育戰略政策的影響,其中最受關注的是「滅貓作戰」。
根據官方統計,野貓每年約會殺死20億隻動物,間接導致至少25種哺乳動物滅絕,還威脅著另外124種受威脅物種。《受威脅物種戰略政策》2015年正式將野貓列為有害物種,預計透過投毒、射殺等手段,殺死200萬隻野貓,避免瀕危野生動物持續受到野貓影響,不過這個「滅貓作戰」究竟成效如何?
《受威脅物種戰略政策-第五年進展報告》中指出,最終政府撲殺了150萬隻野貓,比起預定目標少了50萬隻,不過迪肯大學(Deakin University)野生動物生態學與保護學教授Euan Ritchie 卻認為,這個數字被低估了,他解釋:「澳洲政府區缺乏系統性的資料統計,資料分散在地方議會、非政府保護機構之中,有些業餘獵人和農民射殺的野貓數量沒有被統計進去。」
澳洲政府還將五島自然保護區(Five Islands)、布魯尼島(Bruny Island)、袋鼠島(Kangaroo Island)、聖誕島(Christmas Island)、德克哈托格島(Dirk Hartog Island)和法國島(France island)列為重點區域,因為這些島嶼占地小、絕育成效佳,加上島上有極度瀕危的鳥類,澳洲政府原本要求這些島嶼須達成「清零」目標。
然而,多數島嶼並未成功達成目標,只有德克哈托格島成功將野貓移除,而政府為了「滅貓作戰」也不停地增加預算。以法國島為例,雖然該地政府從2010年開始每年執行誘捕計畫,10年間共移除1,100隻野貓,但目前島上仍有100多隻貓持續威脅著瀕危鳥類,如橙腹鸚鵡(orange-bellied parrot)和童話燕鷗(fairy tern)。2017年聯邦政府投入16萬澳幣(約11萬美金),2020年又花費33.5萬澳幣(約24萬美金),現在又要再投入20萬澳幣(約14萬美金)購入自動相機,聘用嗅探犬,確保法國島的野貓被完全移除。
總體來說,「滅貓作戰」並不成功,受威脅物種的處境也並未因此改善。《受威脅物種戰略政策-第五年進展報告》中指出,多數優先物種的族群狀況並未改善,70個優先物種中,僅有24個物種被認為在五年內「有所改善」,大約有30%的物種處於「沒那麼糟」的狀態(比過去10年退化得更慢)。《受威脅物種戰略政策》專員Sally Box博士坦言:「計畫雖然取得一些重要勝利,但還有很多地方遠遠不足。若要確保我們的本土動植物在未來茁壯成長,還有很多工作要做,而這需要持續的集體努力。」
Euan認為未來政府須投入更多資源進行野生動物的族群監測,他補充:「否則我們無法確定,每年平均殺死30萬隻野貓,到底能不能讓野生動物族群恢復。」此外他也直指「野貓」並非野生動物滅絕的唯一因素,棲息地遭破壞和氣候變遷也是重要議題,他解釋:「棲息地的恢復需要多年的時間,我認為我們需要更強而有力的法律依據,否則許多受威脅物種的棲息地都在私人財產上,我們撲殺再多野貓也沒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