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吳昱賢/報導
熬夜、失眠,累積越來越多的「睡眠債」彷彿是現代人的文明病,工業化社會使得這樣的情況越來越嚴重。然而,在自然界也有動物與人類一樣愛熬夜!肯亞的姆帕拉研究中心(Mpala Research Centre)利用GPS追蹤技術感測器觀察野生沸沸的睡眠狀況,結果發現牠們在野晚會犧牲睡眠,與夥伴互動或是躲避捕食者。
綜合外媒報導,一篇發表在《eLife》的最新研究發現,為了滿足其他需求而熬夜可不是人類專利。一個國際研究團隊在肯亞的姆帕拉研究中心追蹤狒狒的睡眠行為,發表世界第一篇調查野外靈長類集體睡眠習慣的研究,研究作者Meg Crofoot是著名的動物行為、社會生物學的專家,她也是第一個採用GPS技術、重力感測器觀察靈長類社會行為的學者。
研究團隊指出,過去關於動物睡眠行為的研究大多基於實驗室環境,過去科學家們發現動物會維持一種「睡眠平衡」的模式──睡眠不足的動物會睡得比平時更久、更沉,藉此來還「睡眠債」。
然而,這次他們卻發現狒狒特別「愛熬夜」,即使牠們睡眠不足,牠們依然將時間和精力用於其他優先事項,像是社交或是注意捕食者,而非補眠。Crofoot解釋:「我們發現狒狒的睡眠非常特別,牠們大多集體行動,牠們會在夜晚之間輪流值班,還會有一些社交活動,但這也導致了牠們的睡眠時間更短、更零散。」
研究團隊指出,狒狒如果到一個新環境,為了防止捕食者獵食,牠們會保持清醒,並且與群體夥伴互動、社交,即使再累依然犧牲睡眠。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動物學家、另一位研究作者Carter Loftus指出:「人類累積睡眠債的模式,看起來似乎是現代工業化社會所致,但我們的研究發現,靈長類動物也會為了其他需求而犧牲睡眠,即便這麼做是不健康的。」他補充:「狒狒非常容易受到夜間捕食的影響,牠們的生命安全需要建立在強大的社會關係上,所以在新的、有風險的環境中,牠們願意犧牲睡眠來保持警惕,在夜間與夥伴保持緊密連結。」
Crofoot則認為,這項研究打開了動物睡眠的全新領域,她解釋:「利用便宜的GPS追蹤器和重力感測器,我們就能輕易地追蹤動物在自然棲息地的睡眠活動。」她認為,這種模式將可以適用在更多動物身上,未來她將繼續投入研究,挖掘動物睡眠的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