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李娉婷/報導
你知道有些寵物鸚鵡壽命可以長達7、80年嗎?有些鸚鵡叫聲很響亮,叫起來樓上樓下鄰居都能聽見、還有些鸚鵡其實不能吃穀物,一吃就會腸道阻塞──鸚鵡種類繁多,不同種鸚鵡的身體構造、飲食習性、環境需求都也大不相同,許多民眾因為牠們可愛而購買,卻因為沒有正確的飼養觀念而造成傷害。
為此,今(29)日一早,台灣鳥類救援協會與台灣動物保護行政監督聯盟聯合召開記者會,率先公布民間版「寵物鳥飼養指南」,希望能推動農委會寵物管理科推出官方版本,讓業者、飼主有依循標準。
台灣動物保護行政監督聯盟秘書長何宗勳表示,農委會寵物管理科4月1日掛牌成立,政策之一就是要將犬貓以外的寵物也列管,而事實上早在這之前,不同動物的救援團體就一直在做這樣的呼籲,現在為了推動官方儘快推出非犬貓寵物的飼養指南,動保團體率先公開民間版「寵物鳥飼養指南」,接下來還會有其他小動物的民間版飼養指南。
動保團體指出,根據10年前的推估,被飼養的寵物鳥至少有20萬隻,這些年來數字更是急遽成長,雖然目前還沒有正式的官方統計,但估計至少有40萬隻寵物鳥被人飼養,其中鸚鵡就佔了至少7成。
鸚鵡有2科82屬共358種,由於各具特色的外表、互動性高的特性,許多鸚鵡被人當作寵物飼養,而不同種類的鸚鵡,照顧方式也大不相同,但在飼主飼養知識不足、業者未提供正確資訊的情況下,鸚鵡被不當飼養的狀況也層出不窮,在台灣鳥類救援協會救援的案例中,不少就是因為飼主沒有正確的飼養觀念與常識所造成。
台灣鳥類救援協會秘書長吳峮毅指出,在台灣,寵物鳥的生存環境一直以來都被忽略,許多販售業者沒有負起指導的責任、繁殖業者沒有做好環境控管,飼主也不清楚怎麼照顧,後續造成的一些疾病都不是短時間可以恢復的,因此站在動物福利的角度,他們希望販售業者在售出動物時,能一併將飼養指南提供給飼主。
「我們希望大眾都要有正確的飼養觀念,像我們昨天就接了12件通報案,實在是非常的疲勞。透過指南的推出,可以讓大家更了解牠們的話,就可以減少對生命的危害。」吳峮毅說道。動保團體表示,民間版的寵物鳥飼養指南提供了生活照護、健康飲食、陪伴互動、疾病預防、生育控制、老年照護與臨終關懷等七大項目,讓初次飼養的鳥主有一個簡單依循。
何宗勳補充表示,其實民間版寵物鳥飼養指南只有3頁,就是最基本的了解,並不是很複雜,希望能夠藉此提供官方參考,找專家學者修正後,透過先推出再滾動修正的方式慢慢完善指南。
對於動保團體的訴求,寵物管理科則給予相當正面的回應,科長宋念潔表示相關的規劃他們已經在進行中,之後會有專家團隊,推出官方版飼養指南絕對沒問題,也感謝兩動保團體提供民間版指南作為參考,他們一定會列入專家團隊意見中,再進行編列。
「寵物管理科4月成立後各方的期望我們都收到了,目前我們會朝兩個方向來努力,一個是針對產業部分制定管理專章,規範寵物商業、食品業、生命紀念業等;一個是針對多元寵物進行管理,寵物管理科會根據寵物的習性、食性、生物特性做分級分類。」宋念潔說明,寵物管理科9月份就會開始跟各團體做寵物專章的溝通,飼主方會訂定飼養指南,業者方也會針對不同分級做不同強度的管理。
在鳥類部分,宋念潔另表示,寵物管理科今年已經在製作鸚鵡常見疾病跟醫療照顧的線上版課程,預計年底驗收完成,明年1月就會上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