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李娉婷/特稿
本週日,台北市動保處和台北捷運公司合作,推出限定的捷運寵物專車,寵物進站維持原先的不出籠規定,進入專屬車廂後,便可離開安置空間,踏上車廂地板或坐上座椅,和飼主「共享乘車樂趣」。
這樣的企劃,原先是參考日本新幹線曾舉辦過的特別活動,以固定時段的方式試辦捷運寵物車廂,同時也是市長蔣萬安上任後第一個兌現的動保政見,然而,在種種限制之下,捷運寵物專車空有名號,事實上已淪為地方首長的個人秀,只為政治、不為寵物和飼主服務。
首先,這個在活動前被大加宣傳的寵物專車僅有一個班次,從象山站發車直達圓山站,還需要經過事前報名與審查,只有經過篩選的30組寵物家庭可攜帶2隻以下寵物上捷運。不過,這些獲得參與活動資格的寵物,進出站仍需進入運輸籠或推車中,只剩不到半小時的路程可落地,更令人費解的是,既然已有事前審查作業、讓貓狗區分車廂,為何還只接受15公斤以下的中小型寵物?
以實際需求來看,15公斤以上的中大型犬,才是最需要捷運寵物專車的族群,然而市長卻連寵物友善交通政策的表演秀,都將牠們排除。如果是憂心寵物體型差異會有安全隱憂,也還有比照寵物公園以體型分車廂的做法——與其讓貓狗分車廂,不如歡迎各種不同體型的犬隻來搭乘。
上述提到的貓,也是個大問題。一直以來,「遛貓」都是爭議行為,儘管也有飼主相當注重安全保障,並在尊重貓咪需求(貓真的需要、喜歡外出散步,而不是飼主想引起關注)的情況下遛貓,但更多的是沒有深思熟慮的貓飼主,被迫外出、暴露在多人公共空間的貓並不自在。在台北捷運的宣傳照中,從模特兒貓的肢體語言也可看出,牠也不想踏上捷運車廂。
從種種狀況來看,台北市政府籌備多時的「捷運寵物專車」只是曇花一現,讓首長拍照打卡用,實質意義並不大。
去年在社群網站被大量轉發、令人稱羨的芬蘭火車寵物車廂,是每一班車次皆開放其中一兩節車能夠攜帶寵物,且寵物能夠落地,飼主只需購買特定車廂的票,也沒有「15公斤以下」如此不友善的限制。就這方面而言,台北捷運原先就開放大型寵物可以搭乘大型寵物車進站的規範,反而還更友善一些,至少15公斤以上的寵物還能以留在推車內的方式進入一般車廂。
台灣的飼主素養落差巨大,確實有許多飼主無法好好管領寵物,造成公共衛生或安全問題,加上社會風氣不同,要達成芬蘭火車的開放程度有些強人所難,現階段也不適合。但從台北市開始階段性的開放,仍是個值得嘗試的做法:公車做到了,其他大眾運輸也達成並非天方夜譚。
若蔣萬安市長真的希望推動寵物友善交通,還有很多可以發展的方向,需要執政團隊更認真的思考,什麼樣的方式是目前的台北市可以做的?照抄日本新幹線的儀式性操作,不僅無法真的對提升寵物友善交通有幫助,在許多人眼中,更是交出了零分的動保政策答案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