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李娉婷/綜合報導
納米比亞一年一度的海豹狩獵季上週六(7月1日)正式展開,儘管近年來全球市場對海豹幼仔的需求有所減少、民間的反對聲浪也越來越強烈,但今年納米比亞政府仍開放獵捕80,000隻海豹幼仔、6,000隻成年海豹,令保育組織感到相當失望,表示政府開放的配額並沒有根據需求、基於科學去決定;動保組織則強烈譴責海豹的獵殺方式,稱其違反了該國的動物保護法規。
海豹產品會取用的部位包括海豹的皮、肉、油、陰莖,這些產品在納米比亞本地和國際市場上都有需求,皮和油主要從海豹幼仔身上獲取,陰莖乾則來自成年雄性。其中,海豹皮的貿易一度相當繁榮,主要銷往歐洲,但隨著歐盟在2009年禁止海豹產品的進口,市場需求急劇下降;而現在,亞洲是納米比亞海豹產品的主要市場,尤其是中國對海豹陰莖的需求。
納米比亞擁有約160萬隻海豹,分佈在海岸沿線的26個棲地,儘管當局也表示由於需求下降,近年來捕獲的幼仔數量有所減少,但在今年的狩獵季,納米比亞政府仍開放共86,000隻的海豹狩獵配額,其中幼仔佔80,000隻,成年個體佔6,000隻,狩獵季在7月開始,將持續到11月。
納米比亞海洋保育環境信託(Ocean Conservation Namibia Environmental Trust)共同創辦人德雷爾(Naude Dreyer)對政府今年發放狩獵配額的舉動感到失望,儘管需求不斷減少,尤其是幼仔的需求,但政府仍開放了相當大的數量,他說:「這樣的決定應該根據需求並基於科學研究做出。」他表示政府並未對狩獵季的影響進行適當研究,並稱其可能會因為消滅雄性個體而擾亂整個生態系。
納米比亞政府則為獵捕行為辯護,稱海豹族群對該國的漁業——攸關納米比亞經濟的關鍵產業——構成威脅。今年稍早,在有報導稱這些哺乳動物吃掉了過量本可讓人類食用的魚類後,議會開始討論增加海豹狩獵配額的提案。
漁業部發言人卡提庫亞(Uaripi Katjiukua)表示,海豹的獵捕是依照既定標準,並在現有的可獵捕數量內進行,她說:「海豹副產業為我們人民的發展和進步帶來了重要貢獻,這個副產業有8名所有權人、86名受益者,他們都是納米比亞人,並雇用了105名員工。」卡提庫亞強調,納米比亞的海豹族群健康且繁榮,而狩獵配額是「捕獲」(harvest)而非「撲殺」(cull),因為他們的任務是永續利用海洋資源,不是控制數量。
目前納米比亞只有兩家海豹工廠,不過,這些業者對於配額也有怨言,他們認為成年雄性海豹的配額太少了,幼仔如今根本沒有市場,一位匿名商人表示:「如果你也看看這一季的配額,你會發現雄性海豹很少——但其實,市場有對雄性海豹的需求,因為牠們的生殖器在亞洲非常受歡迎。」
除了獵捕數量外,捕殺海豹的方法也讓保育人士和相關團體不斷提出譴責——若是海豹幼仔,獵人會使用棍棒敲擊牠們的頭部;體型大得多的成年雄性海豹則會使用槍枝,射擊位置同樣是頭部。
納米比亞防止虐待動物協會(SPCA)指出,這些年幼海豹在死亡前受到了嚴重的折磨,牠們被毆打直到傷勢過重死亡。納米比亞防止虐待動物協會負責人羅丁(Hanna Rhodin)說,他們並不反對對自然資源的永續利用,但前提是不虐待動物;她強調準確擊中移動中動物的困難性,表示這會導致重傷和死亡前的長時間痛苦。此外,將幼仔和母親分開也會導致壓力,而且似乎沒有人道的替代方案。
「SPCA堅信每年獵捕海豹違反了《動物保護法》(Animals Protection Act No. 71 of 1962),海豹狩獵活動會為動物帶來相當大的干擾、恐懼和痛苦。有已發表的研究表明,在大規模海豹獵捕行動中,人道屠宰是否存在最佳執行方式仍然值得懷疑,因此SPCA不支持目前以任何方式利用和宰殺海豹的做法。」羅丁說道。
根據海豹救援組織「南非海豹警報」(Seal Alert SA)的說法,納米比亞是南半球唯一還在商業獵捕海豹的國家,在全球,加拿大、芬蘭、格陵蘭、冰島、挪威等國也還有海豹狩獵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