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利時小鎮「拋貓節」中世紀殘酷虐貓活動 現成愛貓人嘉年華

記者 李娉婷/綜合報導

每年5月的第二個星期天,是許多國家的母親節,不過在比利時小鎮伊珀爾(Ypres),每隔三年,這個日子還會有別的慶典:拋貓節(Kattenstoet)。什麼是拋貓節?顧名思義,就是將貓拋出的節慶,這個聽來可怕的活動,也確實是源自當地將貓丟下鐘樓的殘酷歷史,但現在,人們當然不會再真的拋貓,而是轉變為丟布偶、扮裝遊行的嘉年華!

拋貓節的花車遊行。   取自Amusing Planet

每隔三年,在5月的第二個星期天,比利時伊珀爾鎮都會熱鬧非凡,數千人聚集在一起,裝扮成貓的模樣,跟著精緻的花車在街上遊行,最後來到紡織會館(Cloth Hall),把貓玩偶從70公尺高的鐘樓拋下。

不過,歡樂的慶典背後,其實有一段相當黑暗的歷史

故事源自於中世紀,當時歐洲將貓視為與魔鬼有關的有害動物,13世紀初時,教宗額我略九世甚至直接下達詔書,撒旦會在女巫的聚會中化身為黑貓。許多人認為,這導致了整個歐洲對貓的大屠殺,並造成14世紀黑死病肆虐歐洲──這種致命疾病藉由老鼠身上的跳蚤傳播,歐洲的大規模殺貓,則讓老鼠數量呈指數增長。

事實上,對貓的賤視和黑死病之間的關聯相當微弱,但可以肯定的是,這讓貓這種生物在中世紀歐洲遭受了嚴重虐待。人們把牠們視為邪惡的生物,催生了許多極度駭人的殘酷行為,導致數百萬隻貓死亡,燒貓和打貓常常是民眾的娛樂來源,在伊珀爾,則是會把活貓從高樓丟下街道,然後再放火燒牠們。

現代拋貓節不再傷害貓,而是丟貓玩偶。   取自Culture Trip

有人認為這樣做是為了驅除邪靈,確保城市的繁榮。另一種理論認為,為了防止老鼠在冬季破壞紡織會館中儲存的進口羊毛和貴重服飾,貓被帶進了建築物中,但到了春天,衣服被賣掉、繁殖力強的貓不再受到歡迎,而這時,只有一個明顯但相當殘酷的方法可以擺脫牠們。儘管如此,以貓當時的壞名聲,這只會增加鎮民殺死牠們的熱情,以至於把貓從高樓摔下成為了伊珀爾的固定儀式。

伊珀爾的「貓星期三」(Cat’s Wednesday),就像它的名稱一樣,這是一個固定在星期三殺貓的活動,時間定在四旬期(復活節前的40天準備期)第二週的星期三,那一天鎮民會大量圍捕貓,把牠們從小鎮中最高的塔樓拋下,這個活動一直持續到1817 年才停止。

1938年時,拋貓活動被象徵性地復興──但別擔心,沒有任何一隻貓在其中受到傷害!當時有一小支遊行隊伍,並有9位小男孩作為代表,每人帶著一隻貓玩偶,從市政廳前往紡織會館的鐘樓,從最高處把玩偶拋下。

拋貓節如今是愛貓人齊聚的嘉年華。    取自Kattenstoet

之後,拋貓節因為戰爭等因素而停止,直到1955年,在四旬期的第二個星期天,伊珀爾才首次舉行大規模遊行,遊行隊伍包括精緻的花車和數千位盛裝打扮的鎮民,他們扮成貓、老鼠、女巫和歷史人物,伴隨著熱鬧的音樂和舞蹈、管樂隊和騎馬者,遊行隊伍沿著街道行進,最終抵達紡織會館,由小丑把貓玩偶從頂樓丟到下方等待的人群中,接著焚燒女巫木偶。

從那之後,伊珀爾就每三年舉版一次拋貓節,時間訂在5月的第二個星期天,今年已是第46屆拋貓節,如今,這是個氣氛歡樂、愛貓人同慶的活動,人們也能藉此窺見歐洲中世紀的這一段黑暗歷史,加倍愛這些曾經受盡苦難的動物!

其他報導

留言

LEAVE A REPLY

Please enter your comment!
Please enter your name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