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吳昱賢/綜合報導
非洲南部正遭受數十年來最嚴重的乾旱,其中非洲國家納米比亞共和國(Namibia)尤其嚴重,遇上百年來最嚴重的旱災,84%糧食存底已消耗殆盡,預計有超過半數的國民將陷入飢餓之中。為了解決糧食危機,納米比亞政府近日宣布將撲殺超過700隻野生動物,包括大象、河馬、斑馬等,並將肉品分發給受災民眾。
綜合外媒報導,納米比亞環境、林業和旅遊部部長波罕巴(Pohamba Shifeta)指出,乾旱已導致該國穀物產量下降53%,水壩水位減少近70%。由於可供覓食和飲水的區域急遽縮減,野生動物間的競爭加劇,人獸衝突的風險也隨之升高。為此,政府決定有計劃地撲殺一定數量的野生動物,藉此維護國家公園和社區區域內的生態平衡,更重要的是,解決該國的糧食危機。
波罕巴比指出:「撲殺野生動物後,肉品會分發給受災居民,從乾旱最嚴重的地方開始發放。」納米比亞政府已開始實施撲殺野生動物的計畫,也已將派發部分肉品,政府已與專業獵人簽訂合約,目前已撲殺157隻動物,總重量超過56,800公斤,政府並未解釋撲殺哪些野生動物。
不過根據環境、林業和旅遊部提供的資料,未來還預計撲殺700多隻動物,包含83頭大象、30頭河馬、60頭非洲水牛、50頭黑斑羚、100頭黑尾牛羚、300頭斑馬和100頭伊蘭羚羊。
想當然爾,這項政策也引起批評聲浪。部分人士擔憂,撲殺野生動物可能會對生態系統造成負面影響,並質疑是否有其他更人道的解決方法。儘管如此,納米比亞政府仍堅稱:「這項活動是必要的,並且符合我們的憲法授權,我們使用自己的自然資源,並且顧及納米比亞公民的利益。」
對此,當地動保團體「反對虐待動物」(Anti Animal Abuse)批評,納米比亞沒有進行事前的環境影響評估、可行性分析,也沒有考慮「大量撲殺野生動物」是否會對納米比亞的旅遊業造成衝擊。該團體表示:「納米比亞每年的旅遊產值高達142 億納米比亞元(約226億台幣)。旅遊業是我國最重要的經濟來源,而在失業率高達36%的現在,我們不敢想像旅遊業衰退會是什麼景象。」
納米比亞的嚴重乾旱是因聖嬰現象所引起,南部非洲國家如辛巴威、肯亞和波札那等國同樣深受其害,不過納米比亞是撒哈拉以南最乾燥的國家,更容易受到氣候變遷影響,加上該國對畜牧業有高度依賴性。
另有一些南部非洲國家同樣在水深火熱之中,野生動物的生存環境日益惡化。像是辛巴威的萬基國家公園自去(2023)年以來幾乎沒有降雨,至少160頭大象因乾旱死亡,還有許多大象因為盜獵「叢林肉」而遭到殺害。由於乾旱導致農作物歉收,辛巴威的經濟狀況持續惡化,許多民眾為了生存,被迫冒著觸法的風險盜獵野生動物。
延伸閱讀:辛巴威長期乾旱 逾百頭大象慘死 居民難生存“叢林肉”盜獵事件頻傳 –
肯亞和波札那的情況同樣不容樂觀。2022年,肯亞經歷了數十年來最嚴重的乾旱,造成超過200頭大象、400頭斑馬以及大量牛羚等草食性動物死亡,至今情況仍在惡化。波札那則遭遇了40年來最乾旱的雨季,降雨量僅達預期值的20%,許多野生動物因為嚴重脫水而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