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保扎根教育】人物專訪/蔡淳伊老師:因為動物而找到當老師的意義

▲蔡淳伊老師拍婚紗照時,帶了五貓一狗共同進行,其中一張與貓咪「蔡寶寶」合照。

作者:蔡育琳(關懷生命協會編輯)
照片提供:蔡淳伊(高雄市文府國小教師)

擔任教職超過17年的蔡淳伊,是一位坦率的老師,她在受訪時表示:「我不喜歡當老師」;同時她也是一位認真的老師,在研究所進修並自我省思:「我還在學習怎麼當老師,如何能對生命有一些啟發」;因為與動物的相遇,改變了她對工作和人生的看法:「我終於找到我想做的事情,找到當老師的意義。」

為何蔡淳伊會有這些感想?她曾有過怎樣的經歷?她從動物得到哪些領悟,又有什麼具體行動?讓我們一起了解她的故事,也探討人與動物的關聯。

當老師遇到貓咪

▲蔡淳伊收容救援的貓咪中,有不少是品種貓,她認為如果喜歡品種貓,一樣可以用領養代替購買,以避免非法走私。

回顧過去20多年,蔡淳伊從高雄女中畢業,考進屏東師範學院(現稱屏東教育大學),完成學業後,服務於高雄的龍肚國小、仁美國小,目前在文府國小擔任一年級導師。看似平順的學習及工作經歷,卻是來自父母的強力要求,讓她不得不遵從,如果她能自己決定,希望到其他大學念工業設計系,然而人生已經無法重來。

蔡淳伊面臨工作分發時,當時她的母親也是老師,要求她選擇同一所學校,讓母女兩人成為同事。這次蔡淳伊沒有乖乖聽話,反而選擇到美濃的龍肚國小,住在學校宿舍,逃避來自父母的壓力。當老師的第一年,同事都說她做得很好、很認真,但每天晚上她總是在宿舍偷偷掉淚,她形容當時的自己:「已經有點憂鬱的傾向。」

蔡淳伊的男友(後來的老公)建議她養貓作伴,過去她從未養過動物,因為父母都反對。2008年,她領養了生平第一隻貓,取名為「寶寶」,陪她一起住在宿舍,還帶貓一起去上課。每當她在宿舍哭泣,寶寶彷彿心有靈犀,會坐在她腿上、幫她舔去淚水,如此貼心陪伴讓她慢慢渡過低潮,「真的是貓救了我,支撐著我走到現在,還好我有養貓,不然可能撐不下去。」

當老師成為流浪貓狗志工

▲蔡淳伊曾救援車禍受傷的貓,以及被BB彈射擊的貓。

養貓以後,蔡淳伊似乎打開了「貓咪雷達」,開始留意附近的流浪貓,也想為這些動物做點什麼。就這樣,她除了當老師還成為流浪貓狗志工,包括救援、結紮、送養、中途等,越來越忙碌,在她車上有各種工具和配備,看到路上的貓狗屍體還會收屍。

「我不敢看恐怖電影,是一個無法見血的人,本來也不敢接觸,完全是多年訓練出來的,為了送牠們一路好走,不要再被車子輾過。」即使是支離破碎的貓狗屍身,她也能拿出工具收拾裝箱,請寵物殯葬業者來帶走火化,還準備了金紙,請業者幫忙燒給這些動物。

看到女兒為流浪貓狗的付出,父母一開始都表示反對,蔡淳伊對他們說:「我是在報恩,因為貓咪救了我。」貓咪的療癒力量是強大的,父母漸漸不再排斥,也會幫忙照顧貓,還曾撿小貓回來。紀錄最高的時候,蔡淳伊在一間透天厝裡養了30隻貓、2隻狗,有些毛小孩找到了很好的領養人,也曾遇過不負責的領養人,大部分是她自己照顧到最後。

面對貓狗的離世,蔡淳伊一開始很難接受,自責沒有照顧好牠們,老公勸她:「量力而為,盡力就好,不要拿這些事來逼自己、責怪自己。」她也思考自己要做到什麼程度,如果因為貓狗而變得很痛苦,是否本末倒置?結婚生子後,她逐漸減少收容的數量,目前自家養了5隻貓,娘家還有2隻貓,偶而遇到了還是會做中途志工。

蔡淳伊說自己現在比較豁達了,因為她轉念思考,貓狗的離開是一種解脫,不需再流浪也不再受病痛之苦。「牠們教會了我很多事情,這些生命的歷程讓我領悟到要放下、要釋懷,我並沒有做錯任何事,我已盡到我能做的力量。」回顧與貓狗的點點滴滴,她希望能把這些故事寫成書或是畫成繪本,「每次要寫都會哭,就寫不下去了,這是我一直想做但還沒做的事。」

當老師開始做動保教育

▲101年10月21日國語日報,介紹蔡淳伊老師在龍肚國小的動保教育,學生以流浪貓狗為主題,創作繪本、演出舞台劇。

原本蔡淳伊覺得,自己幫助流浪貓狗就足夠了,不過2010年時,她在學校看到關懷生命協會的活動訊息,心念一動就報名參加了。初次參加種籽教師研習活動,當時的講師是林育如老師,介紹動物展演、戶外教育議題,對蔡淳伊來說是一場震撼教育。

課程中實際探訪「台南鱷魚王」,看到裡面的動物,好幾位老師都偷偷擦淚。蔡淳伊在回顧述說時也哽咽了,「我現在還記得那些動物的情況,原來我了解得這麼少,就連我是一個教育者,都不知道這些事。」後來她找到機會向學生介紹動物娛樂的問題,這對她自己也是一個啟發:「那是我第一次覺得,我在做我自己很喜歡、很想做的事情,終於找到當老師的意義。」

蔡淳伊認為,就算人們不喜歡動物,也不該去傷害牠們。但她親眼看到小學生欺負受傷的流浪貓,還有青少年用BB彈去射流浪貓,她救了這兩隻貓也開始思考:「我們的教育到底出了什麼問題?」她陸續參加動保教師研習,從關懷生命協會得到許多資訊,平常上課時,她會主動傳達動保觀念,也曾引導學生以動保主題來創作和演出。

在這些潛移默化的教育中,她看到學生有哪些改變呢?有一次她因為貓咪過世而心情低落,上課時跟學生說了這件事,當天有好幾位學生在聯絡簿留言或畫圖,安慰老師不要太難過,這讓她看到了學生的同理心。

曾經有六年級的某一班學生,被很多人認為是頑劣的孩子,「結果他們看到受傷的狗,沒有欺負狗,反而來找我幫忙。」蔡淳伊說自己願意聆聽、理解孩子們,遇到事情會先問原因,而不是立刻指責。

此外,有一位學生在畢業後聯絡她,因為他養的貓受傷了,卻付不出醫療費。「我是他唯一可求助的人。」蔡淳伊協助送貓就醫,還付了醫療費。過了幾年,這位學生聯繫她說要還錢、約吃飯,這時學生已畢業十年了,仍因動物而牽起兩人的聯繫,也沒有忘記當初老師的幫忙。

「我不喜歡教師工作,但是當老師有機會分享動保理念,這是其他職業很難做到的。」蔡淳伊看到學生的回饋,也看到人性的感動,讓她確定動保教育不只幫助動物,也幫助學生的人格和道德培養。

當老師的意義&想做的事情

331598
▲某次暑假作業中,有一位學生以繪畫傳達對流浪動物的關懷。

「我是閒不下來的人,總想說我還能再多做點什麼。」蔡淳伊目前就讀高雄師範大學的生命教育研究所,也加入了張淑美教授創立的「高師大生命教育研究學會」。蔡淳伊目前設想的論文主題是:「運用繪本教學,融入動保議題,進行生活教育」,她計畫在自己班上進行這項活動,觀察學生有哪些改變和啟發,以此寫出研究成果。

課堂上要做生死倫理學報告,蔡淳伊負責的部分是動物權利和人類之間的兩難,她分享了關懷生命協會課程中的資料,包括經濟動物、實驗動物的生存權,希望也讓同學們更認識動物議題。

對於台灣整體的動保教育,蔡淳伊認為,因為動保團體的推動、媒體和網路的傳達,動保觀念比以前提升許多。「但是要如何讓更多人對這些議題產生興趣?尤其是一些不曾認識動保的老師。」就她所見,對動保有知、無知的老師,在教學中會有很大的差異,像她就是從關懷生命協會開始認識,才發現自己想要做動保教育。

「關懷給了我們很多資訊,而我更想知道的是,我們這些老師可以做什麼?如何把這些資訊教給學生們?」蔡淳伊自覺做得不夠,還在學習怎麼當老師。不過經過多年的探索,如今她對自己、對工作都有清楚的認知:「我是一個想要做動保教育的種籽教師,這些孩子有一天會長大,他們會變成怎樣的大人?希望我能對他們有一些影響,讓他們成為至少有一點動保概念的大人,那就是我做到我想做的事情了。」

推薦閱讀

【人物專訪】把動保帶進教室 桃園快樂國小黃馨漪:學習不該與生活脫節
【人物專訪】「愛媽教師」心疼浪犬處境 關懷生命協會種籽教師施欣怡在校推動保 盼流浪動物被看見

其他報導

留言

LEAVE A REPLY

Please enter your comment!
Please enter your name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