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吳昱賢 綜合報導
日本三冠馬「自由島」(Liberty Island)27日在香港沙田馬場參加「女皇盃」(Queen Elizabeth II Cup)一級賽時,不幸於比賽末段受傷,經診斷後被判「預後不良」*,當場進行人道安樂死,享年5歲。自由島的驟逝震驚亞洲賽馬界,也引發關於賽馬運動與動物福利之間矛盾的廣泛討論。
*預後不良:根據診斷與評估,病患或受傷動物未來康復的可能性極低,即使治療,也無法恢復正常生活,且會長期處於痛苦或惡化狀態。
比賽當日,自由島由日本名將川田將雅策騎,參加第八場2000米賽事。自由島在最後250公尺直道時,突然跛腳失速,川田將馬停下,隨即由場邊人員以黑幕遮蔽處理。獸醫檢查後確認,牠左前腳蹠骨韌帶內側與外側斷裂,且蹄骨骨折,傷勢嚴重已無法治療,為避免牠承受長期痛苦,決定當場施行安樂死。
川田將雅在自由島臨終前,深情撫摸牠的臉龐並親吻告別,眼眶泛淚,他事後在社群媒體上哀悼:「牠直到最後一刻都在保護我,堅強又聰明。感謝牠付出的一切,也為未能帶她平安歸國深感抱歉。」
根據香港賽馬會公布的賽事報告,賽程約300公尺處,自由島曾遭鄰近7號馬「安騁」(Straight Arron)擠迫,騎師艾道拿(Antonio Da Silva)因不小心騎策*被裁定違規,並遭處以停賽與罰款。但川田將雅表示,自由島雖在當時受到影響,但在最後250公尺之前,並未出現異常步態,因此認為此次擠迫與牠的受傷無直接因果關係。
*騎策:騎師(騎乘者)在比賽中對馬匹進行的騎乘操作與戰術安排,例如推進、拉緩、調整路線、衝刺時機等所有影響比賽進行的動作與策略。
儘管如此,這次事件仍再次凸顯賽馬競賽中激烈衝撞對馬匹造成的潛在風險。動物權團體PETA指出,賽馬產業對馬匹的訓練通常從2歲開始,當時馬匹骨骼尚未成熟,容易導致骨折、肌腱拉傷和關節損傷。研究顯示,每22場賽事中就有一匹馬受傷無法完成比賽,而北美每天有3匹純種馬因災難性傷害死亡 (PETA – Horse Racing);Animal Aid的數據顯示,2024年英國賽馬場上有214匹馬因比賽死亡,557次鞭子使用違規,598匹馬被送往屠宰場 (Animal Aid – Horse Racing)。這反映了賽馬的高風險性,特別是跳欄賽,2001年以來已有超過3000匹馬死亡。
自由島傷重安樂死的決定,引發部分民眾質疑:為何不嘗試治療?根據獸醫與馬術專家說明,馬匹作為大型、以逃避為生存本能的動物,受嚴重骨骼與韌帶損傷後,難以進行有效復健。馬匹無法像人類一樣長期臥床靜養,若強行延長生命,反而將造成劇烈痛苦與複合性的傷害。
台灣新竹縣體育會馬術委員會總幹事范揚清指出,受傷馬匹若無法站立,會因壓力集中至其餘三肢,引發蹄葉炎等嚴重併發症,並迅速惡化。范揚清說:「人道安樂死,是為了讓牠免於漫長且無法緩解的痛苦。」
過去日本知名賽馬「Ten Point」即曾因延命治療導致痛苦死亡的案例,使得當今國際間一旦確認「預後不良」,多傾向以安樂死方式尊重動物尊嚴,避免不必要的折磨。
不過近年來,全球越來越多動保團體呼籲,賽馬制度必須重新檢視對馬匹身心的壓力與風險。動保護團體主張,頂級賽事雖展現競技榮耀,但高強度、超負荷的訓練與比賽,亦容易導致馬匹生理負擔超越極限。
Animal Aid指出,自由島短短5年生命,恰好證明了賽馬界對動物個體福祉應負起更高的責任。他們呼籲,應該終止全球所有的賽馬,因為賽馬本質就是剝削動物的產業,他們認為現階段應該:強制禁止鞭打(僅限安全使用)並公開所有賽馬死亡數據。
延伸閱讀:賽馬比賽中骨折遭安樂死 澳洲動團籲賽馬行業全面檢查 落實動物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