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李娉婷/報導
在台灣的陽明山國家公園,住著數十隻野化水牛,長期下來造就了獨特的生態及草原景觀,也是民眾心中重要的歷史人文記憶。不過,該地區自11月下旬起卻接連傳出水牛死亡事件,截至12月18日,今(2020)年的水牛死亡總數來到了24隻,數字異常的高,動物死因成謎,令人憂心。
為此,台北市動保處 21日召開牛隻死因探討會議,綜合研判檢查結果,目前初步排除傳染病及人畜共通傳染病的可能性,動物死因可能為長期營養不足。
在陽明山國家公園的擎天崗草原區、磺嘴山和石梯嶺一帶,能夠見到野化水牛在草原上漫步的獨特風景,擎天崗有約38隻、磺嘴山約28隻、石梯嶺約16隻,共約82隻,這些野化水牛是過去放牧逃逸的水牛後代,儘管牠們並非原生野生動物,擎天崗並曾發生過水牛傷人致死事件,讓管理單位一度欲送養牛隻,但若移除動物,可能會讓芒草大舉入侵,導致草原景觀消失,加上歷史人文因素,陽明山的野化水牛群因此得以保留至今。
.三地流浪牛 社會變遷下的苦兒!台灣新北牛隻倖免拍賣 香港牛群掙扎求生
但自今年11月下旬起,該地區的牛隻被發現大量異常死亡,引起民眾的擔憂,截至12月18日,陽明山國家公園今年死亡的水牛數達24隻,其中竟有18隻為11月30日後發現!由於陽明山國家公園管理處(陽管處)在初期並未積極處理案件,台北市議員耿葳接獲民眾陳情後,正式向台北市動物保護處通報,並要求動保處必須介入處理,才讓案件有所進展。
耿葳在第一時間指出,所有的牛屍都有「頭頸反張」的共同狀況,但究竟是疾病引起,還是其他狀況造成牛隻神經病變,還需要等待解剖化驗結果。這起事件自12月7日經媒體披露以來,動物死因眾說紛紜,有民眾質疑是因陽管處以鐵絲刺網限制動物活動範圍,才導致牛隻草料不足餓死,也有民眾憂心,水牛間可能爆發了流行病。
對此,台北市動保處聯合12位專業獸醫師剖檢採樣,並將10隻牛隻檢體、牛隻活動區域水源及可疑植物採集送驗,並於12月21日下午召開「陽明山國家公園管理處野化牛隻死亡原因探討會議」,邀請多個跨部會機關,就死亡牛隻臨床病理學、病理解剖(肉眼及組織病理學)、微生物學與毒物化學(380種農藥)檢查結果綜合研判,初步排除了動物傳染病及人畜共通傳染病的可能性。
台北市動保處援引專家說法指出,牛隻死亡原因應該與食物來源成分與品質不佳有關,導致動物長期營養獲取不足,而這和目前動物族群數量、天候因素以及植被退化都關聯,但棲地問題並非能立即改善,因此建議陽管處先設立緊急營養補給點,在適當地點放置內含能量、蛋白質與礦物質的舔磚或乾草;接著請陽管處加強巡查、監測及通報,並安排抽樣牛隻進行健康檢查,並做適當處置;最後,對於陽明山野化水牛族群數量與棲息環境的互動因素,請陽管處建立長期監測機制,並組成跨領域小組提供牛隻生態棲息專業意見。
台北市動保處防疫檢驗組組長施瑞伶說明,12月天候不佳,低溫、頻繁下雨、日照不足都有可能影響植物生長狀況,而牛隻在有攝取的情況下仍偏消瘦,可能是食物源能量不足,因此在排除細菌、毒物化學相關問題後,初步判定牛隻長期營養獲取不足,目前還有其他單位的檢測正在進行中,以全面檢查是否有未知的疾病,約需要二到四週的時間,有新消息會再向民眾報告。
陽管處保育研究課則表示,擎天崗地區野化水牛與野生動物一樣接受自然環境物競天擇的嚴苛挑戰,與會專家指出,牛隻胃內容物雖天然草料充足,但受天候因素及植被衰退影響,擎天崗水牛棲地所能提供的食物營養成分不均,連續降雨更有可能造成草料的微量元素缺乏。此外,牛隻死亡地點分散,並非局限於圍籬內,這也顯示牛隻營養不均與圍籬設置無關。
不過,耿葳指出,陽管處在2019年10月開始建造刺網圍籬,將水牛圈在42公頃的棲地內,但在建造圍籬後,文化大學胡正恆教授就曾在「陽明山地區擎天崗野化水牛群組數量與追蹤紀錄」研究中提出刺網內草原過小,可能導致草料食物不足的警告,陽管處不該將牛的營養不良推給氣候,刻意避開人為的錯誤決策,她也質疑,陽管處自否早知牛營養不良,因而在她揭露事件後緊急剪破刺網,企圖亡牛補牢。對此,耿葳認為陽管處明顯涉及虐待動物致死,台北市動保處應立即依動保法進行查處。
目前陽管處已參酌專家意見,緊急聯繫供應商購置草料及舔磚,預計2到3天備料完成後可放置於擎天崗舊牛棚、頂山石梯嶺適當地點,對於專家提供的長期改善建議,陽管處也表示後續將會執行。此外,台北市動保處與陽管出都再次提醒民眾遵守三不原則,「不餵食、不干擾、不接觸」陽明山國家公園的野化水牛。
※註:近日又有水牛被發現死亡,截至12月21日,2020年累積死亡數來到29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