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奶」的名詞爭奪戰(下)】不只植物肉 植物奶用詞被限制 爭奪戰仍在持續

記者 吳昱賢/報導

近期法國、印度相繼通過禁令,禁止植物肉公司使用「肉排」(Steak)、「香腸」(Susage)等詞彙。事實上,不只是植物肉,發展較早的植物奶也經歷過類似的詞彙爭奪戰。而現在,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FDA)正審查類似的案件,將影響植物奶未來的命運。

延伸閱讀:【「肉」&「奶」的名詞爭奪戰(上)】植物肉不是“肉”? 法國禁植物肉用肉名 詞彙爭奪戰全球開打

Oatly雖然被告上法院,卻因獨特的行銷坐穩植物奶龍頭的寶座。圖片來源/Oatly

第一個被告上法院的植物奶公司——Oatly


2014年瑞典燕麥奶公司Oatly就因宣傳口號「它就像牛奶,但是人類製造的」(It’s like milk, but made for humans)而被瑞典乳品協會告上法院,最終法院判決Oatly需修改宣傳標語,並盡量避免使用「像牛奶」的宣傳。瑞典第一的乳品公司Arla和瑞典乳品協會甚至做了一系列廣告,以Brölk和Pjölk等詞彙嘲笑Oatly(類似於流奶,瑞典語牛奶 Mjölk 這個詞的改寫 ),並高喊「牛奶就是牛奶」(Milk is Milk)的標語,在各大電視台放送,宣示著和植物奶公司勢不兩立。

對此,Oatly並沒有硬碰硬,為了避免爭議,他們在瑞典不再使用Mjölk,而是註冊Brölk和Pjölk作為其公司的商標之一,藉此作為獨特的幽默行銷手段,在其他國家則維持原本的命名。至今Oatly已經在中國、香港、台灣、歐盟、美國站穩腳步,成為名列前茅的植物乃品牌,中港台星巴克甚至都指定使用Oatly作為其植物奶的選擇。

後牛奶世代形成 傳統乳品不再受歡迎

Oatly執行長Toni Peterson於2019年美國超級盃期間,放送洗腦的廣告,哼著:「哦!沒有牛!」(Wow No Cow)試圖吸引純素主義者、乳糖不耐者的注意。圖片來源/Youtube截圖

Oatly執行長Toni Peterson曾指出,他認為後牛奶世代(Post Milk Generation)已經形成,人們開始注重乳製品的永續性,他強調:「工業化養殖讓動物受苦,也是氣候變遷的元兇,我們需要增加植物性食品的消費,盡量避免消費動物產品。為了我們的子孫後代,我們都需要採取行動,這就是Oatly為何存在的原因。」

Toni的「後牛奶世代」一說並非空穴來風,植物奶無疑是21世纪最受歡迎的食品之一。根據美國FDA統計,植物奶的銷售額是以每年15%的速度增長,與此同時,人們購買牛奶的需求也在不斷下降,1945年美國人平均每人每天消費2.3杯牛奶,至今每人每天只消費0.57杯,其中還有一半混在麥片或其他飲料中。

這樣的數字當然引起多數乳品公司不滿,許多國家的乳品協會認為「植物奶」、「杏仁奶」誤導消費者,進而向法院提告。2017年歐洲法院做出一項有利於乳品協會的判決,歐洲議會隨後也通過相關法案,禁止植物性食品使用「起司」(cheese)、 「牛奶」(milk)、「奶油」(butter)等詞彙,不過若是「已慣用的詞彙」則不再此限,像是「椰奶」(coconut milk)、「花生醬」(peanut butter)都被允許。根據媒體《Drinks Insight Network》報導,根據不同的國家使用的語言,大約有130個例外判決,卻也讓歐洲各地關於植物奶的限制相當混亂。

銷售量下降 乳品業者認植物奶是元兇

繼2014年將Oatly告上法院後,Arla再次發起一項運動,將銷售量下降歸咎於植物奶興起。圖片來源/farmersalmanac

今年4月,Arla又發起了一項運動「不要抵制乳牛」(Don’t Cancel the Cow),他們認為「素食主義」、「動物保護」的興起是乳品業不穩定的主因,並直指人們選擇不購買乳製品是不明智的行為,發言人表示:「在討論到食物和我們星球的健康時,需要平衡的對話,而不是一面倒地攻擊傳統產業。」


不過,植物奶真的有影響傳統乳品市場嗎?由多個非營利組織組成的「優質食品協會」(Good Food Institute)指出:「大型乳品公司都把植物奶公司視為假想敵,但他們不能把牛奶的衰落怪罪在植物奶上。根據美國農業部2020年的統計,2013年至2017年植物奶的增長大約只有五分之一源於原本購買牛奶的消費者,它是一個驅動力,但不是主因。」

而根據歐洲調查,歐盟素食者的比例在近四年快速增加,多數人是「彈性素食者」而不是肉食者,並且有相當高比例的民眾「有計畫」成為素食主義者或彈性素食者,這些民眾對於新興的「植物食品」抱持著開放態度,願意嘗試並改變原本的飲食習慣。

延伸閱讀:為健康、為動物 英美素食人口上升 英新冠病毒期間更創新高

疫情期間素食人口增加 英國首家素肉舖在倫敦開張

美國知名雜誌《Mother Jones》資深食品編輯Tom Philpott也指出:「素食漢堡或植物奶可能不會拯救世界,也可能沒有比較健康,但它們確實拯救了乳牛的生命。傳統乳品業需要意識到,時代已經不一樣了,他們必須正視產量過剩的問題。」

爭奪戰仍持續 美國FDA態度是關鍵

2021年,歐洲議會曾討論《第171號修正案》(Amendment 171),該法案將限制植物奶公司使用任何「可能提及或喚起乳製品的術語或圖像」,若法案通過,植物奶將無法使用「乳製品」、「奶油」、「優酪乳式甜點」等用語,甚至連「不含牛奶」標語、常見的牛奶盒、優酪乳罐包裝也不得使用。最終法案在爭議下並未通過。

植物奶公司並沒有因此鬆口氣,因為類似的訴訟還在持續。本(7)月美國FDA正針對「乳製品」標籤進行討論,因為根據FDA規定:「牛奶是一種源於乳牛的液體。」(Milk is a liquid derived from a lactating cow.)多年來美國乳品協會(National Milk Producers Federation)多次向FDA遊說,要求制訂行業標準,他們認為植物奶有誤導消費者之嫌,更可能影響消費者對「營養標示的錯誤認知」。

PBFA指出,選擇植物奶不應該變成一種「困難的選項」。圖片來源/PBFA


植物性食品協會(Plant Based Foods Association,PBFA)向FDA發表的聲明中強調:「消費者不是笨蛋,他們知道自己在買什麼。」植物性食品協會明確地表示:「現階段美國的植物奶都已經使用明確的詞彙,像是『非乳製品』(Non-milk)、『植物性』(plant-based)或『給純食者』(vegan)。」PBFA的調查還發現,美國至少74%的民眾支持在植物奶上繼續使用「牛奶」一詞。

根據英國研究公司Mintel統計,植物性商品的銷售額不斷地上升,自2015年以來英國增長30%、美國增長60%以上;優質食品協會在2019年發佈的研究則粗估,美國的植物奶市場至少價值21億美元。在銷售不斷上升的情況下,每間公司都想分奪這張大餅,植物性商品的「詞彙爭奪戰」恐怕不會太快結束。

其他報導

留言

LEAVE A REPLY

Please enter your comment!
Please enter your name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