柬國政府高官涉嫌走私案後 美國嚴審該國實驗猴進口 製藥業無猴可用

記者 李娉婷/綜合報導

2022年11月,柬埔寨政府生物多樣性部門一名官員在美國紐約的機場被捕,他被指控涉嫌走私野生靈長類動物,美方的起訴書稱,多名柬埔寨高官涉嫌偽造許可證,將數百隻自野外捕捉的獼猴,以人工繁殖的名義販售給各個實驗室。一年多過去,這名柬埔寨官員還被拘留在美國候審,而這起案件引發了一系列連鎖反應,動搖了柬埔寨的實驗猴出口產業,並重創美國藥品測試業。

長尾獼猴又名食蟹獼猴,是世界上交易量最大的靈長類動物。   Image by Kev from Pixabay

知名財經雜誌《財富》(Fortune)報導,美國執法部門針對這起案件的調查已經持續數年,該行動的代號為「長尾獼猴解放行動」(Operation Longtail Liberation),根據調查,多名柬埔寨政府高官和一間位於香港的公司共謀偽造許可證,該公司在柬埔寨開了一間猴子繁殖機構,他們以人工圈養繁殖的名義,販售數百隻從野外捕捉的長尾獼猴販售,另有兩間未公開名稱的美國公司也是此案同夥,只是尚未被起訴。

集團走私瀕危長尾獼猴 柬埔寨2高官也涉案

美方稱,涉案人員將患病人工繁殖猴的識別標籤挪給野生猴,隨後將患病猴安樂死,之後這些野生猴帶著柬埔寨政府頒發的許可證,作為人工繁殖動物被出口到美國。當時美國魚類及野生動物管理局在新聞稿中指出,此案的受害者不只猴子,因為將野生猴用於實驗可能造成疾病風險,也會對科學研究產生負面影響。

這起事件的違法性無庸置疑,不過之後的連鎖效應,卻在美國生物製藥產業引起大震盪:美國中止了對柬埔寨長尾獼猴的進口(除非有確切證據顯示獼猴確實為人工繁殖),而該國生物製藥產業的實驗猴,有60%是使用長尾獼猴,由於飼養成本過高,藥廠通常也不會自己繁殖實驗猴。數據顯示,2022年柬埔寨有17,992隻長尾獼猴被出口到美國,但是到了2023年,數字銳減到只剩189隻,與此同時,美國從越南和模里西斯進口的實驗猴數量則有所增加。

儘管目前全球所有實驗動物中,猴子的用量只佔了0.5%,但在一些特定領域,實驗猴的用量非常大——至少有20%的新藥在進行安全性測試時使用非人靈長類動物(nonhuman primates),而這些測試是上市前的必要條件。

事實上,在這起事件前,美國的實驗猴供應危機就已存在,但事件發生後讓狀況更加雪上加霜。在COVID-19疫情爆發前,美國最大的實驗猴來源國為中國,但疫情初期中國就向美國中斷了實驗猴的出口,短時間內,美國進口商轉向柬埔寨:2020年到2022年,美國每年進口約3萬隻靈長類動物,其中約有18,000隻來自柬埔寨。但隨著「COVID疫苗競賽」加劇,實驗猴還是不夠用,這段時間猴子的價格也漲了十倍,從每隻約2,000美元飆升至20,000美元以上。

而在來自柬埔寨的獼猴從市場上消失後,目前實驗猴的價格已經飆升至每隻55,000美元以上。

不過,相比業界的抱怨及擔憂,美國執法部門則認為狀況沒這麼嚴重。美國魚類及野生動物管理局一位發言人告訴《財富》雜誌,他們只是在履行義務,確保被從野外捕捉的獼猴不會被非法進出口。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發言人則指出,業界對實驗猴短缺的擔憂被放大了,其實是「創新的速度在減慢」,只是人們沒有意識到。

實驗猴無法替代的需求、昂貴的價格、培育的複雜性,都是非法貿易猖獗的原因:雌性長尾獼猴在4歲到5歲性成熟,孕期約為165天,幼猴哺乳期為6到8個月,生物醫學研究和藥物測試需要的實驗猴為不同年齡段,但需求最高的是3歲以上的猴子。而歐盟規定,實驗猴必須經人工繁殖至少兩代以上,雖然美國沒有類似的法規,但實務上也是這樣要求,因此培育一隻合法可用的實驗猴,需要好幾年的時間。

由於柬埔寨政府被認為高度牽涉此案,是否還能恢復柬埔寨獼猴對美國的供應,目前狀況未明,不過有新藥測試公司已打算將實驗搬到加拿大進行,另有小道消息稱,美國政府可能會轉向越南尋找實驗猴。

無論是製藥業界人士或動物實驗的反對者,儘管所有人都同意,完全不再使用動物進行實驗應是終極目標,但目前的科技仍未成熟到能完全不使用動物,這些來自亞洲和非洲的猴子,仍因人類的健康需求受到覬覦。

其他報導

留言

LEAVE A REPLY

Please enter your comment!
Please enter your name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