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只對人充滿感情 同類同伴過世 狗也會有類悲傷反應

記者 李娉婷/報導

失去所愛會對人類產生深遠的影響,從睡眠模式到食慾等各方面日常生活都可能因此改變,現在有一項新研究發現,狗在失去狗同伴時,也會發生類似的行為變化!在參與調查的400多位飼主中,有86%表示在他們的一隻狗死亡後,另一隻狗出現了負面變化,牠們玩得少、吃得少、睡得更多,在一些案例中,這些像是在悲傷的症狀甚至會持續超過6個月。

一項新研究表明,家中狗同伴過世後,活著的狗會出現負面行為變化。   圖片來源:pixabay(CC0)

在動物世界中,不是只有人類會表達悲傷,大猿、海豚、大象和鳥類都曾被觀察到參與死亡相關儀式,看來像是在哀悼同伴,而現在,一項新研究發現狗也會做出類似行為。該研究近日發表於《科學報告》(Scientific Reports)期刊,研究主要作者、米蘭大學(University of Milan)的獸醫生理學家皮羅內(Federica Pirrone):「狗是感情濃烈的動物,牠們和熟悉的團體成員建立了非常密切的連結,這意味著如果有成員死亡,牠們可能會感到非常痛苦,而人們應該努力幫助牠們應對這種痛苦。」

※註:大猿(great apes,又稱巨猿、類人猿)包括紅毛猩猩、大猩猩、黑猩猩和倭黑猩猩,和人類同為人科動物(Hominidae),是和人類親緣關係最接近的靈長類動物。

研究人員向義大利426位飼主進行了線上問卷調查,以了解狗如何經歷悲傷,所有參與者都有一隻狗經歷過家中另一隻狗同伴的離世,問卷詢問了還活著的狗在同伴死後的行為和情緒,結果有86% 的飼主表示狗的行為發生了變化,牠們有些需要更多的關注(67%)、變得沒那麼愛玩(57%)、活動力降低(46%)等。

皮羅內說:「總的來說,根據回報,狗玩得比較少、吃得比較少、睡得更多,而且會向飼主尋求更多的關注。」她說,這些結果似乎不受飼主和狗之間的依附程度或他們是否將寵物擬人化的影響,這表明飼主不是只是在投射他們自己失去一隻狗的悲傷。研究另表示,這些變化和這些狗一起生活了多久、活著的狗是否見過死去的狗的遺體無關。

研究人員表示,這些發現有多種可能的解釋,包括死亡可能破壞了活著的狗的共同行為,研究指出:「我們發現,如果兩隻狗過去會分享食物,那麼活著的狗更有可能在失去同伴後活動力降低,並睡得更多。」調查結果還顯示,和死去的狗關係好的狗行為變化更強烈,若死去的狗是活者的狗的父母或後代也是如此。皮羅內說:「這很可能意味著活著的狗失去了一個提供安全和保護的依附對象。」

此外,人的情緒也可能對狗的表現產生影響:活著的狗恐懼程度的增加和食物消耗的減少,和飼主對另一隻狗的死亡表現出更大的痛苦、憤怒和心理創傷有關。皮羅內說:「這表示可能存在著某種形式的情緒傳染或恐懼的社會傳播,這在社會性物種中很常見。」不過,研究團隊指出,這項發現也可能和飼主對活著的狗的行為或情緒的看法有關。

皮羅內說,對狗來說,「悲傷」的定義沒那麼簡單,就像對年幼的孩子一樣,「狗確實會形成情感連結,因此家裡失去其他同伴動物可能會導致牠們行為的變化,就像我們在研究中記錄的那樣,這和我們通常解釋為悲傷和哀悼的行為重疊。當然,根據我們的研究結果,我們還無法判斷這些狗是對依附對象的『損失』還是對牠們的『死亡』做出反應。」

雖然研究團隊指出,還不能確定是否可以把這些發現描述為狗在「悲傷」,但這可能表明了一項被忽視的動物福利問題,有助於更加了解狗的行為模式,對滿足狗的情感需求相當重要。

其他報導

留言

LEAVE A REPLY

Please enter your comment!
Please enter your name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