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公審、霸凌加劇 迫使人才出走 美國獸醫缺工潮越演越烈

記者吳昱賢/綜合報導

越來越多獸醫因高壓、高工時的環境罹患身心疾病,最後離開這個行業。圖片來源/JUSTIN MCMANUS

近年美國陷入獸醫荒,除了各地獸醫學院的名額無法滿足逐漸成長的寵物醫療需求外,高工時、高壓、低薪的環境,讓越來越多現職獸醫選擇離開這個行業,使得原本窘困的人力更加吃緊。近日美國獸醫心理健康機構「Not One More Vet」還表示,隨著網路社群發達,獸醫遭受網路霸凌的狀況越來越多,對於原本自殺風險就居高不下的獸醫來說,處境令人擔憂。

綜合外媒報導,美國疾病管制與預防中心(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的研究發現,過去三十年來,獸醫的自殺率一直居高不下,這跟獸醫行業的高工時、高壓環境有關。近日有專家指出,這樣的工作環境讓許多獸醫出走,獸醫缺口日益擴大,而每年培訓的年輕獸醫來不及補足缺口。與此同時,關注美國獸醫心理健康的機構「Not One More Vet」發表報告指出,獸醫遭受網路霸凌的事件有上升趨勢。

明尼蘇達大學獸醫學院院長蘿拉(Laura Molgaard)指出,近年獸醫短缺越來越嚴重,她認為獸醫短缺可以追溯到 40 多年前,她說:「大約從 1980 年開始,隨著越來越多人養寵物,獸醫服務的需求也在增加,不過這段時間美國的獸醫學院並沒有提供更多的名額。」農村地區對獸醫短缺的感受最為強烈,部分原因是獸醫學院的畢業生通常揹著高額學生貸款,而城市的薪水較高、誘因較強。蘿拉擔憂地說:「這導致寵物生重病、受傷時,飼主不知該向誰求助。」

獸醫的缺口究竟有多大?根據寵物食品商「瑪氏寵物護理」(Mars Petcare)2022 年的研究,根據估算,2030 年必須比現在增加41,000名獸醫才能補足日益增長的寵物需求。然而,根據目前美國聯邦及各地獸醫學院的規劃,只會增加約15,000 名獸醫。

並不是人們對於成為獸醫不感興趣,問題是獸醫學院沒有足夠的空間容納學生。美國獸醫學院協會(the American Association of Veterinary Medical Colleges)表示,目前美國有 32 所獲得認可的獸醫學院,每年有 3,200 名學生從這些學院畢業,還有一些學校正積極地創辦獸醫學院,希望補足日益擴大的獸醫缺口。

如果學校為學生騰出更多空間,或許有可能補足獸醫行業的人力缺口,但這個道理知易行難。過去20年愛荷華州立大學獸醫學院的學生人數從約 100 名增加到約 160 名,不過實際上每年該學院收到超過2,100份學生申請,愛荷華州立大學獸醫學院院長丹(Dan Grooms)表示:「需求確實存在,但目前由於物理設備、教室規模、培訓中心和經費上的限制,我們沒辦法收更多的學生。」

除了新獸醫來不及填補人力缺口,獸醫的離職潮也讓這個行業的缺工現象越來越嚴重。與人類醫學和牙科等其他需要實習、培訓的職業相比,獸醫及獸醫助理的薪水和工作壓力不成正比,全美獸醫專業人員工會主席莉茲(Liz Hughston)指出:「很多獸醫從學校畢業時背負著大概40 萬美元的學生債務,而他們的年薪在 8.5 萬美元到 10.5 萬美元之間。有的人會覺得這樣的薪資不錯,但看看他們在學校及培訓花的時間,這樣的工資並不高。」

莉茲甚至表示,由於美國獸醫助理也需通過獸醫助理國家考試才能執業,有些人最後直接選擇「去速食店打工」,她無奈地說:「去速食店打工當然不是什麼好的出路,但至少可以馬上拿到錢,而且不用做出生死攸關的決定,不會被咬傷、抓傷,也不會罹患人畜共通疾病。」

美國疾病管制與預防中心(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的研究指出,與其他普通人群相比,女性獸醫自殺的機率是普通人的 3.5 倍,而男性獸醫自殺的機率是普通人的 2.1倍,顯示高壓工作環境對獸醫造成的影響。

因2014年一名獸醫自殺而成立的機構「Not One More Vet」長期關注獸醫行業的心理健康,執行董事桑托斯(Gigi Tsontos)表示:「獸醫每天需要做出很多艱難的選擇。舉例來說,有貓咪生病了,牠的治療需要高額的藥物費用,但這個飼主家庭無法負擔,這時獸醫就必須和飼主討論其他治療方法。」另外,必要時獸醫也需執行安樂死,同情疲勞引發的心理健康問題也不容忽視。

桑托斯無奈地表示,最近隨著網路社群發達,越來越多獸醫遭受網路霸凌,她說:「經常有人在網路上公審獸醫,說獸醫沒有好好看診、死要錢、冷血等等的謾罵,詆毀獸醫及獸醫助理。」她語重心長地說:「我相信獸醫們都盡最大努力照顧動物,他們關心動物­才會進入這個行業。」

其他報導

留言

LEAVE A REPLY

Please enter your comment!
Please enter your name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