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吳昱賢/綜合報導
戰爭期間,人民的基本需求都成問題,動物的照顧則更難顧及,隨著俄烏戰爭滿兩年,各界的關注焦點開始訪在以巴戰爭上,美國國會的援助計畫也不斷延後,烏克蘭最大的收容所目前擔憂,收容的動物很快就會斷糧,而他們只能努力苦撐,親手煮食物給園區內的3,000隻狗、數百隻貓吃。
綜合外媒報導,位於費多里夫卡(Fedorivka)的「天狼星收容所」(Sirius shelter)遇到動物食品供應問題,因為西方協助烏克蘭的志工、捐款都大幅減少,連願意領養犬貓的海外飼主也銳減。收容所擔心隨著戰爭持續,國際焦點又轉移至以巴戰爭,情況恐怕只會持續惡化。
天狼星收容所目前收容了3000多隻狗、數百隻貓,甚至還有幾隻孔雀 — 大多數是戰爭爆發後,主人們急於逃離家園時留下的。
戰爭初期,當費多里夫卡遭到俄羅斯佔領時,收容所吸引國際媒體的關注,捐款瞬間湧入收容所,這也使得當時收容所不必擔心食物供給問題,甚至有餘裕建造一座25萬美元的室內設施,讓貓咪不必吹寒風,可以安心休息。收容所創辦人梅津諾娃(Aleksandra Mezinova)表示:「我們一直夢想,有天我們也能為狗狗蓋一個同樣的建築。」
戰爭初期,並有大批志工湧入收容所,餵食和照顧動物,並為牠們建造新家。不過兩年過去,戰爭仍未終止,現在天狼星收容所大約僅剩18名員工與志工,他們全力照顧著成千上萬失去家園的動物。
志工瓦列里(Valery Shchekaturov)表示:「戰爭開始時,第一個月有很多捐款。當這個地方被占領時,來自世界各地的人大量湧入,不過幾個月後,捐款量減少了,到最後幾乎停止。現在幾已看不到烏克蘭本地的捐款,因為經濟狀況不佳,人民的基本需求都成問題。」
然而,作為烏克蘭規模最大的收容所,天狼星收容所的開銷十分龐大。每個月必須支出4萬美元來維持運營,該組織甚至已經積欠當地獸醫超過8,000美元的債務。
在財務緊縮的情況下,天狼星收容所自己製作大部分的動物食物。志工輪流在一個像倉庫的空間中煮飯,梅津諾娃表示:「我們負擔不起乾糧,只有幼犬和有特殊飲食需求的狗才能吃。所以我們用捐贈的肉類、穀物和蔬菜做成粥,有時候只能用剩下的肉混合馬鈴薯。」她感嘆地指出,這種混合物對狗的胃不太好。
梅津諾娃說:「這裡有超過三分之一的狗,是直接從戰爭前線救出來的。」收容所仍竭盡所能照顧、治療、餵食這些犬貓,並積極地尋求送養到國外的機會。不過送養的速度也隨著戰爭拉長而放緩。在烏克蘭軍隊剛把俄羅斯人趕出費多里夫卡時,天狼星收容所送養超過100多隻動物,兩年後這個數字降至每月僅40隻。與此同時,收容所每月仍持續接收大約60隻來自烏克蘭各地,流離失所的動物,這導致每月會增加20隻需要照顧的動物。
天狼星收容所仍努力地送養動物,並幫助外國領養者辦理手續。像是進口寵物所需的檢疫報告、證明等,梅津諾娃表示:「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批准進口寵物的時程可能長達八週,但還是有數十個美國家庭願意領養流離失所的犬貓。我們想盡我們所能,好好地感激每一個人。」
儘管困頓,梅津諾娃仍抱著希望,認為收容所可以轉危為安。該組織正努力籌款建造一個類似旅舍的臥鋪區,希望讓外國志工在此停留,照顧流離失所的犬貓。梅津諾娃說:「我永遠抱著希望,畢竟,我們還有什麼其他選擇呢?我們是烏克蘭人,我們做我們該做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