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解壓 貓咪增壓!英動保團體籲淘汰貓咪咖啡廳

近年來,英國各地也開始大量出現貓咪咖啡廳。圖片來源/Getty Image

記者吳昱賢/綜合報導


在一杯咖啡與貓咪陪伴下度過午後時光,是不少都市人舒壓放鬆的選擇。然而,英國兩大動保組織——英國皇家防止虐待動物協會(Royal Society for the Prevention of Cruelty to Animals, RSPCA)與貓咪保護協會(Cats Protection)近日聯合發出警告,直指貓咪咖啡廳無法滿足動物的福利需求,甚至可能對貓造成慢性壓力與行為異常,主張應逐步淘汰這類場所。

「我們理解大家對貓、咖啡與蛋糕的喜愛組合充滿嚮往,但對長時間生活在這樣環境中的貓來說,恐怕並不是如此愉快。」RSPCA貓隻福利專家波特(Alice Potter)表示,「我們極度懷疑這類營業模式能否長期提供貓良好的生活品質,許多貓咪恐怕因此身處痛苦之中。

根據動保團體提供的觀察與研究,貓咪天性獨立且敏感,並非社交性強的動物。除非是出生自同一窩、關係緊密的家族群體,大多數貓咪都傾向獨居或擁有足夠空間自行選擇互動與否。而在貓咪咖啡廳的空間中,數隻陌生貓被迫長時間共處,還需面對不特定人群頻繁觸摸、吵雜聲響、甚至是刺眼的閃光燈,都可能是貓咪潛在的壓力來源。

Cats Protection的行為專家沃倫-康明斯(Daniel Warren-Cummings)指出:「雖然一些業者聲稱貓咪彼此能共處融洽,但我們不應忽略貓是極度善於隱藏情緒的動物。很多時候牠們只是靜靜地縮在角落,甚至假裝睡覺,事實上卻處於高度緊張狀態。」

此外,貓咪在資源有限的環境中可能出現競爭問題,導致部分個體無法進食、無法順利如廁或取得安全空間,進一步削弱身心健康。RSPCA也指出,有些貓咪咖啡廳將貓留在過於狹小的夜間籠舍,甚至坐落於百貨商場等無自然採光、空氣流通不佳的環境,也是一大隱憂。

近年來,貓咪咖啡廳在英國快速增長。根據RSPCA透過資訊自由法(FOI)向地方政府取得的資料,目前英格蘭共有30多家持有合法展演動物執照的貓咪咖啡廳,其中44%的執照是在上一個財政年度內核發。這顯示貓咪咖啡廳作為商業型態正迅速擴張。

然而,現行英國法律並未設立「貓咪咖啡廳」這一類別的專屬規範,這類店家大多只能以《動物展示與表演用途法》申請相關執照,缺乏針對長期飼養、空間規劃、照護人力、群體動物行為管理等項目的明確標準。兩大動保組織擔憂,這樣的法律空窗可能讓更多業者在缺乏監管情況下營運,損及動物福利。

因此,RSPCA與Cats Protection呼籲地方政府應停止核發新的展演執照,並不續發現有執照,達到漸進淘汰的目標。同時,也建議中央政府應立法明列「有損動物福利」的行業類型,杜絕模糊地帶。

針對這項呼籲,倫敦知名貓咪咖啡廳「Lady Dinah’s Cat Emporium」業者皮爾斯(Lauren Pears)則提出不同見解。她表示,支持加強監管與落實標準,但反對全面淘汰。

「我認為動保團體提出擔憂是合理的,但並非所有貓咪咖啡廳都是不負責任的。我們設有年齡限制、每日入場人數上限、聘有動物照護專員,並配合獸醫進行定期健康檢查。我相信這類型的場所,在經營得當的情況下,仍有助於推廣認養文化與正確飼養觀念。」

她也建議,若政府能設立全國性貓咪咖啡廳營運標準,例如最低空間比例、每隻貓所需的藏身設施數量、不得超額飼養、員工需具備動物照護相關資格等,反而能保障動物福利,又保留商業彈性。「不能因為有壞例子,就否定整個行業,真正該做的是制定更明確的遊戲規則。」

貓咪咖啡廳最早起源於台灣,1998年台北開設亞洲第一間貓咪咖啡廳後,風潮旋即蔓延至日本、韓國、東南亞以及歐美各地。日本甚至還衍生出貓頭鷹咖啡廳、刺蝟咖啡廳等變體。然而,這些結合「動物觀賞與餐飲」的空間,也早已引起動保團體關注。

延伸閱讀:「世界最醜動物」逆襲成功!水滴魚躍身為紐西蘭年度魚代表
進口瀕危動物成常態? 日本異寵咖啡廳凸顯法律缺失
浣熊、狐獴咖啡廳全面退場! 韓國加強野生動物保育 擬禁展演 –
浣熊咖啡廳虐待動物遭揭露 負責人先硬後軟終道歉

「我們擔心的是,貓咪變成一種消費對象,被當成擺飾或吸客工具,失去身為生命的尊嚴。」RSPCA的波特直言:「貓咪咖啡廳其實是一種以娛樂為主的設施,這樣的定位對動物而言是危險的。牠們為了滿足人類的好奇與舒壓需求,卻付出高壓、剝奪自然行為的代價。無論營運者動機是否善意,若結構性地無法提供高標準的福利條件,那就不應以公益之名繼續存在。」

其他報導

留言

LEAVE A REPLY

Please enter your comment!
Please enter your name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