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 吳昱賢/綜合報導
多數人都對「第三方責任險」不陌生,這是一個在車禍發生時,保障「車外第三方」的保險,能夠涵蓋對方的財物損失,不過你有想過,「寵物」可能也需要第三方責任險嗎?在英國,有一隻名為「墨菲」(Murphy)的貴賓犬(Cockapoo)不幸遭大型犬襲擊身亡,他的飼主便發起連署,希望強制所有狗飼主投保第三方責任險,以防止類似事件造成飼主承受巨額醫療費與心理創傷。
今年6月,喬安妮・紐伯瑞(Joanne Newbury)帶著她心愛的貴賓犬「墨菲」(Murphy)沿著鄉間小路散步時,突遇兩隻未拴牽繩的大型犬。她為避免接觸,刻意繞道,但其中一隻仍猛然衝向墨菲,猛烈攻擊導致墨菲身受重傷。
紐伯瑞回憶當時情景:「我一邊尖叫,一邊哀求對方把狗拉回去,但已經來不及了,牠根本沒有機會逃生。」獸醫檢查發現,墨菲身上有四根肋骨斷裂、嚴重內出血,背部肌肉撕裂並有穿刺傷痕,經歷兩天緊急手術搶救,仍在10歲生日之前不幸過世。
墨菲的醫療費用高達1萬英鎊(約新台幣41萬元),雖有保險分擔一部分,但紐伯瑞仍須自付3,500英鎊(約新台幣14.3萬元)。她指出,儘管肇事犬主承認責任並向警方報案,卻拒絕支付任何治療費,導致她在悲痛之餘,還必須耗費大量時間追討費用,她無奈地表示:「在哀悼的同時,還要面對財務壓力,這真的讓人筋疲力盡。」
為避免類似悲劇重演,紐伯瑞發起連署,倡議制定「墨菲法」(Murphy’s Law),要求全英國所有狗主人必須投保第三方責任險,確保在犬隻造成他人、其他動物或財物損害時,有足夠保障。她強調:「沒有人該因為別人未投保而承擔這麼大的經濟壓力,更不該在愛犬受苦時無力負擔醫療費。」
事實上,與英國目前責任險屬「自願性」不同,歐洲多國已將犬隻責任險納入強制性法律,保障公共安全並促進飼主負責行為:
- 西班牙
2023年通過《動物福利法》(Ley 7/2023, de protección de los derechos y el bienestar de los animales),第30條明定:所有犬隻飼主必須為犬隻購買第三方責任險,並保持有效直至犬隻過世。初期因補充細則延宕,但2025年全面生效,罰則介於500至1萬歐元,嚴重違規恐導致犬隻被沒收。 - 丹麥
全國性規定要求所有犬隻購買責任險,涵蓋第三方人身與財產損害,相關規範載於《犬隻法》(Hundeloven)。若未投保,飼主可能面臨高額罰款並被禁止飼養。 - 德國
採州級強制模式,柏林、漢堡、下薩克森州等7州要求所有犬隻購買犬隻責任險(Hundehaftpflichtversicherung),並依《動物保護法》及州法規實施,罰款最高達5,000歐元。法律採「嚴格責任原則」,飼主即使無過失仍需全額賠償。 - 法國
自1978年《第78-12號法律》生效起,民事責任險即為強制,通常整合於家庭綜合保險中。此外,針對那些被官方列為「危險犬」的犬種,飼主還需要繳交犬隻行為評估及責任險證明,違者最高可判處15,000歐元罰款或6個月監禁。
從這些法規可見,強制責任險立法的核心在於保障公共安全與分擔經濟風險,並隨著犬隻在都市生活的風險上升而日益普遍。目前,「墨菲法」請願正迅速累積簽署,是否能成為推動英國立法的關鍵力量,仍有待觀察。然而,墨菲的悲劇已經凸顯現行制度的不足,並引發社會對於「寵物是否也該保責任險」的激烈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