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狗入餐廳」政策鬆綁 香港盼成動物友善城市

香港即將放寬犬隻禁止進入餐廳的規定。圖為示意圖。圖片來源/expatchoice

記者 吳昱賢/綜合報導


放眼全世界,以法律明文規定「禁止犬隻進入餐廳」的國家與地區少之又少。過去在亞洲,僅有香港與新加坡實施過類似規範。新加坡已在 2025 年 1 月率先放寬,允許寵物進入戶外用餐區域,為當地餐飲市場帶來新風氣。如今,香港也宣佈跟進,甚至打算超越新加坡的分區限制,透過特別牌照制度全面鬆綁三十年來的禁令。未來若成功落實,香港將從亞洲最嚴格的禁令地區之一,轉型寵物友善的都市。

根據現行《食物業規例》第10B條,除導盲犬或執行法定職務的犬隻外,所有犬隻一律不得進入餐廳,涵蓋室內與露天座位區。違反規例者最高可被處以罰款一萬港元及監禁三個月。這項嚴格規定多年來被批評落伍,不僅不符市民需求,也與其他國際城市的寵物友善趨勢背道而馳。

日前,香港行政長官李家超在《施政報告》中指出,全港已有超過二十四萬戶家庭飼養貓狗,總數超過四十萬隻,形成龐大的消費市場,涵蓋食品、醫療、保險、美容與訓練等領域。他強調,解除禁令不只是回應市民訴求,更能為餐飲業開拓新商機。

政府同時宣佈將簡化發牌制度,延續「先發牌、後審查」機制,讓新經營者在接手餐廳後能更快投入經營。首輪特別牌照的發放將設上限,預期最快於 2026 年中期批出。這代表香港在制度設計上,並非局限於分區或戶外空間,而是透過牌照全面鬆綁,由官方審批與標識制度來保障公共衛生與消費者知情權。

餐飲業界對政策反應褒貶不一。寵物友善餐廳 Hooman by the Sea 的創辦人 Zac 表示,仍然保持觀望態度,因為申請細節尚未明確,包括審批流程、衛生標準。他憂慮若規範過於繁複,將增加經營負擔。位於荃灣的寵物地帶(Dog Zone Café)則對政策抱持樂觀態度,店主指出已有不少顧客關注政策落實的時間,並認為清楚的標識與規範能帶來新客群。香港餐飲聯業協會也表示,若政府能訂立合理的執行細則,政策有望成為新的營收契機。不過,也有經營者提醒,若缺乏完善的分區措施,可能導致部分對寵物過敏或不習慣與狗隻共處的顧客流失。

政界與市民同樣出現不同聲音。多個政黨與議員普遍支持解禁,認為現行的規範已經過時,甚至具有歧視性。自由黨黨魁張宇人則提醒,政策細節必須由食環署與環境及生態局制定清楚,否則恐影響公共衛生與顧客體驗。市民方面,飼主普遍表示歡迎,認為能夠與狗隻共享外出用餐體驗是理所當然;但也有人擔心狗隻進入餐廳可能帶來噪音、衛生與安全隱憂。

香港愛護動物協會動物福利副總監連俊雄對是這次安排表示支持,希望政府盡快推出細則。他建議香港可參考歐洲部分國家的模式,政府可讓店家自行決定是否招待寵物,但需確保寵物不會進入廚房或者食物儲藏室等準備膳食的地方,以保持衛生。若店家認為自家環境設施不適合招待寵物(如火鍋店等),則需在店外張貼明確「寵物禁止入內」的標識,供飼主自行選擇。他補充:「可以先放寬寵物入餐廳的限制,若涉及寵物能否在餐廳進食,則需考慮衛生問題,未必能馬上實現。」

香港解除犬隻入餐廳禁令,是回應寵物文化興盛與市民需求的重要一步。隨著寵物經濟逐漸成為城市消費的重要組成,政府如何在公共衛生、社會接受度與業界營運之間取得平衡,將是政策能否成功的關鍵。若香港能在執行過程中不斷檢討與調整,未來或有機會從亞洲最嚴格的城市之一,轉型為寵物友善、人寵共融的都市!

其他報導

留言

LEAVE A REPLY

Please enter your comment!
Please enter your name here

The reCAPTCHA verification period has expired. Please reload the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