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 吳昱賢/綜合報導
中國東北沿海城市大連,過去曾因部分餐館供應狗肉菜餚而被視為「仍留傳統食犬文化」的地區之一。從網路餐飲平台可見,「阿媽妮狗肉館」、「三八里狗肉館」等餐館仍留下評論紀錄,甚至曾有「大興狗肉」一度入選地方美食榜單,後因輿論壓力被撤下。然而,最新的民意調查顯示,當地九成五居民支持立法保護伴侶動物,99%反對犬貓肉貿易,這項結果顯示,大連市民對犬貓的態度正發生明顯變化,從過去的飲食習慣轉向重視動物保護與倫理。
這項調查由中國動物保護團體大連市微善愛護動物協會(Vshine Animal Protection Association)執行,並與Humane World for Animals(原名 Humane Society International)合作完成。研究旨在了解大連市民對伴侶動物政策與道德觀的態度,為未來地方立法與政策提供依據。
根據調查,99%受訪者支持幫助流浪犬貓、95%反對犬肉食用、96%贊成「終身責任、不棄養」原則。此外,81%民眾支持公共場所牽繩及清理寵物排泄物等「負責任飼主」行為,52%飼養家庭認為犬貓「如同孩子」,而31%則從街頭收養寵物,顯示「以領養代替購買」的理念逐漸普及。
Humane World for Animals中國政策專家李堅強(Dr. Peter Li)表示,大連的調查結果展現了社會對伴侶動物保護的廣泛共識。他指出:「這份數據令人鼓舞,代表市民普遍支持以立法方式鞏固動物福利的價值觀,包括禁止犬貓肉貿易。這不僅有助於打造人與動物和諧共處的城市,也打破了部分西方媒體對中國民眾冷漠對待動物的刻板印象。」
李博士補充,大連作為現代化的沿海城市,其民意反映出中國都市居民的態度轉變:從傳統實用觀轉向情感與倫理考量。他強調,地方支持是推動政策改革的關鍵,而大連的高支持率顯示當地社會已具備立法基礎。
微善協會會長于德智過去也多次公開反對犬肉文化,認為這種行為「終將被時代淘汰」。他曾表示:「吃狗肉的文化會隨著時代的發展而成功,但這仍然需要時間,民間的愛護動物組織會繼續努力,希望能縮短這個時間。」他也指出,「購買式救援」可能刺激屠宰鏈條的持續存在,呼籲社會應從源頭杜絕犬貓肉產業鏈,才能真正減少動物的痛苦。
這項調查於2025年4月28日至5月4日進行,涵蓋大連市區與鄉村地區,蒐集有效樣本400份,受訪者橫跨不同年齡層、職業與教育背景,具代表性。
除了犬貓肉議題,85%受訪者希望促進「有養與無養」市民間的和諧共處,這意味著社會不僅重視動物權益,也在尋求公眾秩序與社區共融。李博士指出,這樣的觀點有助於減少飼主與非飼主間的衝突,例如噪音、衛生或安全問題,為動物友善城市建設奠定民意基礎。
目前,中國多個城市已相繼採取禁止犬貓肉的措施。深圳與珠海於2020年率先立法禁食犬貓肉,並獲得國內外廣泛肯定。專家認為,大連若能延續這股趨勢,將在北方地區形成示範作用。
延伸閱讀:深圳之後中國第二地 珠海也禁食貓狗!
深圳立法禁食狗肉 網路調查逾7成民眾支持
Humane World for Animals表示,該組織與微善協會將持續在中國主要城市推廣伴侶動物立法與教育活動,內容包括流浪動物管理、飼主責任與防止虐待等。李博士說:「透過地方立法與公眾教育並行,我們能建立一種新的社會文化,讓犬貓被視為家人,而非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