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失30年 人走動物來 恆河豚再次現身印度高污染流域

記者 李娉婷/報導

人們總是希望少了人為干擾後,動物及環境能夠恢復生機,3月時,海豚出現在威尼斯運河的假消息就在網路上被廣泛流傳,而這次在印度的發現,可就是真的了!過去在印度加爾各答地區,因為高度的河川污染及人類活動,通常找不到恆河豚(又名恆河江豚),但近來由於封鎖政策,少了人煙後,極度瀕危的恆河豚睽違30年再次現身加爾各答。

印度最近的恆河豚目擊紀錄有所增加。(示意圖)   取自The Siasat Daily

恆河豚是一種極度瀕危的淡水海豚,分布在尼泊爾、印度和孟加拉國的-布拉馬普特拉河-梅克納河(Ganges-Brahmaputra-Meghna)和戈爾諾普利河-桑古河(Karnaphuli-Sangu)流域中,印度政府在2009年將恆河豚列為受到國家保護的水生動物。不同於生活在海洋中的海豚,恆河豚的眼睛非常小,又沒有水晶體,實際上等同於失明,雖然可以感覺到光的強度與方向,但牠們主要是靠回聲定位系統來導航與覓食,因此人類活動對河水的污染以及產生的噪音,對牠們的影響又更加劇烈。

30年前,在印度加爾各答的各個河壇眺望,常常能看到恆河豚,但水污染的加劇,導致這種哺乳動物退出了該地區。2017年時,世界自然基金會(WWF)的印度分部專家小組就測繪了恆河豚在胡格利河(Hooghly River,恆河下游的一條分流)的數量和受到的威脅,研究發現,除了污染之外,胡格利河中恆河豚生存的最大威脅之一,就是人類的活動和運輸。

不過,情況如今似乎有了變化,《印度時報》(Times of India)報導,資深環保活動家比斯瓦吉特(Biswajit Roy Chowdhury)最近在加爾各答地區的Babughat渡輪碼頭就發現了幾隻恆河豚,他說,由於封鎖和人類活動減少,胡格利河的水質得到了改善,「這是海豚回來的主要原因之一。」

恆河豚的眼睛非常小,又沒有水晶體,實際上等同於失明,主要靠回聲定位系統來導航與覓食。   取自Down to Earth

過去雖然能在距離加爾各答市區約40公里的河水中發現這些哺乳動物,但牠們極難在加爾各答附近冒險,另一位野生動物攝影師甘尼許(Ganesh Chowdhury)在距離市區只有幾公里的地方,也拍到了幾隻恆河豚。

比斯瓦吉特補充表示:「我還記得30年前,能從加爾各答的不同河壇看見這些海豚是,然後,隨著水污染程度的增加,這些哺乳動物消失了。海豚的回歸簡單地表明,胡格利河的水質已經有所改善。」

不止加爾各答地區,在其他恆河豚生活的流域,目擊事件也有所增加,生物多樣性專家、印度「淨化恆河國家任務計畫」(National Clean Ganga Mission)顧問桑黛普(Sandeep Behra)也表示:「 在恆河上游至少發現了40多隻恆河豚,這是因為人類活動減少和河川污染程度降低。」

印度森林服務局(IFS)的一名官員最近也在Twitter分享了在密拉特(Meerut)目擊一對恆河豚的影片,不過他沒有提及影片是否是在最近拍攝:

繼續閱讀

留言

LEAVE A REPLY

Please enter your comment!
Please enter your name here